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为什么说“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的铠甲设计?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军事爱好者们都知道 , 人类的战争史经历了冷兵器时代、冷热兵器混用时代以及热兵器时代三个阶段 。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 , 面对着刀矛弓弩的杀伤 , 铠甲成为了士兵们最重要的保护神 。 在冷兵器作战中 , 批铠甲的士兵和无铠甲的士兵在存活率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 而今天我们要谈的 , 就是中国铠甲历史上的一款代表之作——明光铠 。 秦皇陵兵马俑中的披甲战士方阵 , 代表着中国古代军队的形象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 很早就有了军队和战争 , 而铠甲作为战争的产物也很早就出现在了中国历史上 。 按《世本》的记载 , 夏朝的第七位国王帝杼在征伐善于射箭的东夷部落时 , 为了抵御对方的弓箭 , 用兽皮制作成了铠甲装备士兵 。 从这里开始 , 中国铠甲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 在夏、商时代 , 中国的铠甲基本都是皮甲 。 制甲匠们用整块皮革裁剪成铠甲 , 采用背带形式 , 直接保护胸部 , 而四肢则为了方便格斗不戴甲 。 为了增强防御性能 , 在皮甲上面的要害部位还会加缀圆形青铜片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这倒是颇有些明光铠鼻祖的味道 。 这也反过来说明了 , 明光铠的设计思路其实早在古老的商代就已经出现了 , 其出发点就是强化保护人的前胸要害部位 。 国外复原的商代武士盔甲 , 注意皮甲上的圆形青铜片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进西周以后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制甲工艺的改进 , 中国铠甲的形态发生了重大转变 。 铠甲工匠们发明了更加灵活、覆盖面更广的“组合甲” 。 所谓“组合甲” , 就是把整块皮革裁剪成一块块小的甲片 , 然后再用皮条将其编串起来 , 组合成一副完整的铠甲 。 这样的铠甲 , 更加有利于人体在格斗时的运动 , 而且下摆可以加长 , 从而保护到下腹部 , 两肩也可以加上“披膊” , 保护两臂 。 如此一来 , 防护面积大大增加 , 且披甲者运动更为灵活 。 从此以后 , 这种以甲片组合而来的铠甲形式就成为了中国铠甲的基本形制 , 从西周一直沿用到清代 , 历时近三千年而不衰 。 西周铠甲复原图 , 可见甲片组合而成的铠甲形制取代了 原先的整体铠甲形制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从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到秦、西汉 , 这近千年的时间里 , 中国铠甲一直是以皮甲为主 。 制甲的原料 , 以牛皮为主 , 也会有诸如象皮、鳄鱼皮、犀牛皮之类的比较少见的动物皮 。 但是 , 就在皮甲发展到顶峰的同时 , 中国的兵器发展也取得了飞跃 。 战国时期 , 中国冶铁匠们发明了鼓风炉 , 冶铁技术迅速提高 , 铁器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飞跃 , 铁制兵器开始取代昂贵的青铜兵器 , 逐渐成为主流的兵器 。 在强大的铁制兵器面前 , 原先的皮甲防护力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 , 于是 , 新型的铁铠甲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从现有的考古情况看 , 大约在战国时期 , 已经开始出现了铁制的铠甲 。 到了西汉时期 , 随着冶铁规模的扩大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 铁制铠甲终于取代了皮甲的主宰地位 , 成为了军队中铠甲的主流 , 皮甲退居次要地位 。 根据出土汉代铁甲残片复原的汉代铁铠甲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中国铁铠甲的代表之作!“光明铠”影响了几百年

铁制铠甲问世以后 , 依然是采取了以甲片编串成整副铠甲的模式 。 甲片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副铠甲的防护能力 。 东汉后期 , 中国冶铁匠们发明了“百炼钢” , 即通过对冶炼过的生铁反复捶打的方式 , 进一步去除杂质 , 形成质地十分坚硬的“百炼钢” 。 用这种“百炼钢”制成甲片 , 再制作成铠甲 , 防护力远远超过一般的铁铠甲 。 而且由于材质中的杂质比一般生铁少得多 , 所以甲片要比一般的生铁甲片更加光亮、平整 。 将领穿起这种铠甲 , 在太阳光下一照 , 浑身闪耀着光芒 , 所以这种铠甲就被称为“明光铠” 。 由于百炼钢的炼制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 所以用百炼钢制成的明光铠成本也十分昂贵 , 不可能大规模装备军队 , 只能为少数高级将领所有 。 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 , 就记载了“明光铠”这一铠甲的名字 , 说明这是曹操赐予属下高级将领的高级铠甲 。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曹操所穿的铠甲是唐代式样的“明光铠” , 东汉至三国时期出土的铠甲中并没有这种形制 , 这显然是不合史实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