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脱欧”的英国真的衰落了?

正式“脱欧”的英国真的衰落了?

伦敦时间1月31日晚11时 , 英国正式“脱欧” , 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 。 从当晚11时起 , 英国与欧盟进入“脱欧”过渡期 , 英国失去欧盟成员国资格 , 但仍需遵守欧盟规则、缴纳欧盟预算费用 。 按目前安排 , 过渡期至今年年底结束 。 其间 , 双方将就未来贸易关系进行谈判 。 英国“脱欧”后 , 欧盟还有27个成员国 。

正式“脱欧”的英国真的衰落了?

1月31日晚 , 当11点的钟声响起时 , 伦敦议会广场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 “脱欧”支持者们热泪盈眶 , 唱起了《天佑女王》 。 《每日电讯报》视频截图 。 在《英国:优雅衰落》作者桂涛看来 , 英国之所以仍保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 , 源于它为当代世界制定的规则和秩序 , 小到邮票的使用 , 大到国际语言的通行 , 英国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 。 作为新华社驻伦敦采访人员 , 桂涛从官方与民间双重视角的观察 , 走访二十余个英国城镇 , 受访者遍布各行各业 , 收集大量一手材料 , 他试图透过层层迷雾 , 站在新与旧的交点上 , 解读“脱欧”背景下的英国 , 审视“脱欧”时代的权力、荣耀、秩序和现实 。 01 英国衰落了吗? 从来没有一个海岛像大不列颠岛这样搅动了人类近代史 , 从来没有一种文明像英吉利文明这样塑造了当今世界 ,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英国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 。 在近代中国人的心目中 , 英国始终是个极其重要的参照物 , 正是在与它的一次次比对与碰撞中 , 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前进方向才逐渐清晰起来 。 两个多世纪前 , 乾隆皇帝与英使乔治·马戛尔尼围绕来使是否应按中国礼数跪拜叩头发生著名的“礼仪之争” , 亚欧大陆东西端的两个文明在傲慢、偏见和误解中完成了第一次碰撞 。 大清帝国的统治者继续沉醉于世界中心、天朝上国的迷思中 。

正式“脱欧”的英国真的衰落了?

清朝 , 戏剧表演 。 马戛尔尼出使记事中的插图 。 一个多世纪前 , 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国门 , 古老的帝国从此被裹挟进世界现代化大潮 。 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国人从此背负“百年耻辱”的十字架 , “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富强 , 个人才有幸福”“西方列强亡我之心不死”成为最重要的民族集体记忆 , 至今影响中国的道路选择和发展方式 。 六十多年前 , 中国人喊出“赶英超美”的口号 , 提出钢产量要在十五年内赶上英国 。 那时的大英帝国已是“日落西山” , 高通胀、高福利、低增长的“英国病”即将发作 , 但“赶上英国”在中国人看来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 在“赶英超美”的口号提出十几年后 , 中国的钢产量就正式超越英国 , 但对天堂的向往几乎让中国人堕入地狱 。 二十多年前 , 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 , 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告终 , “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体系寿终正寝 。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米字旗”的落下和五星红旗的升起 , 讲述了此后东西方兴衰的故事 。 今天 , 中国的领导人成为英国王室金色马车中的贵客 , 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中国游客蜂拥而至 , 探求这个“披头士和博柏利”的国度;中国的富豪们买下了近四分之一的年产劳斯莱斯 , 投资商们一度买下伦敦天际线上几乎所有地标建筑;中国学生成为牛津和剑桥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 两校的国际学生中约有十分之一来自中国;媒体惊呼 , 曾经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崛起的东方新贵面前“摇尾乞怜” 。 “英国衰落”似乎成为“中国崛起”最好的确认与衬托 。 英国衰落了吗?这似乎已经不再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 我采访过的几乎所有英国人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 相对于维多利亚时代 , 英国在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经济、思想等方面不再引领世界 , 它较之“日不落帝国”时代毫无疑问地衰落了 。 02 “伦敦早已不是当年的伦敦了” 2018年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 , 一半的英国人认为现在英国不如以前 , 相信“未来会更好”的人只有六分之一 。 年长的英国人会抱怨 , 要知道今天英国的处境 , 只要看看伦敦 , “伦敦早已不是当年的伦敦了” 。 现在这座城市有15万无家可归者 , 这意味着每59个伦敦市民里就有一个流浪汉 。 他们坐在街头 , 在身前皱巴巴的纸片上用大写字母拼出“无家可归”或是“我并非吸毒者或酗酒者 , 只是个不幸者” , 哀求路人施舍一根香烟或是几枚硬币 , 好吃顿热的 。 一个圣诞节前的寒夜 , 我曾在号称“伦敦肚脐眼”的皮卡迪利广场目睹一个乞讨者双手捧着一个塑料交通锥当“喇叭” , 对着来来往往、手拎购物袋的男女喊出分辨不清的歌曲 。 他坐在地上 , 嘴里哈出白气 , 一面米字旗披在厚厚的脏羽绒服外 , 就像一尊雕像 , 那景象让人伤感难忘 。 一次采访中 , 我听到中国某大城市的一位领导在访英期间向伦敦的官员夸耀 , 说自己城市规划中的新城地下管廊深度是伦敦金融城下管廊深度的两倍 , 自己城市的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拆迁工作(而伦敦希斯罗机场的扩建计划已经拖了20年) 。 我想 , 这位中国领导要是知道伦敦现在有这么多流浪汉 , 他一定会觉得伦敦的城市治理工作很不到位 。 在参观伦敦博物馆时 , 我看到他在1666年伦敦大火展区前长时间停步观看 , 脸上满是疑惑——伦敦为何要把一场曾烧掉大半个城市的大火放到博物馆里高调纪念?我曾就这个问题问过《伦敦传》的作者、英国传记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 。 他简洁地答道:“烧毁的总会重新立起 , 这就是纪念的意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