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男子为接妹妹回娘家撑竹筏渡长江 结果悲剧( 二 )


"背景"
住在隐秘山谷从小就会扎竹筏渡江
刘某兵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他家世代居住在长江"合璧窝"边的大湾村 。 爷爷及爷爷的长辈们 , 一直在长江走水当纤夫 , 以拉纤为生 。 因此 , 扎竹筏渡江 , 是他们从小就练成的本领 。
刘某兵介绍 , "合璧窝"前临长江 , 背靠悬崖 , 是长江边一个非常偏僻的隐秘山谷 。 虽然有从翠屏区宋家镇到南溪区马家镇的公路从山谷悬崖通过 , 但因山谷被竹林遮挡 , "合璧窝"仍然鲜为人知 。
「长江」男子为接妹妹回娘家撑竹筏渡长江 结果悲剧
文章图片

刘某兵的家 。 罗敏摄
"合璧窝"共有十多户村民 , 竹筏作为当地水上交通工具 , 曾多达十余只 , 基本上家家都有 。 后来 , 村民们集资打通了连接"宋马公路"的机耕道 , 竹筏渐渐失去原有功能 , 慢慢被淘汰 。 近些年 , 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 , 或从"合璧窝"山谷中迁走 , 留下来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
"我之所以没有外出打工 , 是因为父母都已60多岁 , 还有年近九旬的爷爷 , 以及年仅10岁的孩子 , 脱不了身 。 "刘某兵说 , 因"合璧窝"是个洄水沱 , 江面常有长江上游冲来的"浮柴" , 其中包括矿泉水瓶、木头等 , 他从小就在洄水沱捞"浮柴" 。
「长江」男子为接妹妹回娘家撑竹筏渡长江 结果悲剧
文章图片

刘某兵家(图中第一栋民房)在长江边 。 罗敏摄
刘某兵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这次疫情发生后 , 他和家人响应号召 , 一直待在家里没有外出 。 大约2月4日 , 他打算找点事干 , 就用自家的楠竹扎了个筏子 , 继续在洄水沱捞矿泉水瓶子 , 准备等疫情结束后拿去卖 。
据刘某兵介绍 , 进入"合璧窝"的机耕道口 , 村民设置了检查点 , 禁止任何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合璧窝"山谷 。
大湾村的村民按要求都待在家里 。 生活物资由每家开列清单 , 由村民小组长统一采买 , 送到各家 。 "村民们自家的菜地有蔬菜 , 再加上统一采买物资 , 大家的生活完全有保障 。 "刘某兵说 。
"抗疫"
全镇与邻镇协作严防无一确诊病例
刘某兵家所在的大湾村 , 系宜宾南溪区江南镇下辖的村庄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发现 , 江南镇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 全镇辖区包括大片长江冲击平原和部分丘陵地区 。 镇前是天堑长江 , 镇后是大山阻隔 。 在仙源南溪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前 , 进入江南镇的入口只有长宁下场镇、南溪马家镇等四个 。
「长江」男子为接妹妹回娘家撑竹筏渡长江 结果悲剧
文章图片

南溪江南镇疫情检查点 。 罗敏摄
2019年1月30日 , 连接南溪城区和江南镇的仙源南溪长江大桥通车 , 变成了江南群众出行的主通道 , 也结束了43万南溪人千百年来靠摆渡过江的历史 。
此次抗击疫情 , 江南镇在仙源南溪长江大桥、下场、马家等五个进出江南镇的必经路口设立检查点 。 辖区各村、社区给当地村民发放临时"通行证" , 没有"通行证"一律不允许进入各村社 。 "路口一扎 , 病毒'插翅难进'江南镇 。 "当地一位村干部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2月16日下午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在江南镇一侧长江大桥桥头检查点看到 , 所有进入江南镇的车辆全部要进行检查 。 人员逐个测量体温 , 还要查验身份证 , 不是当地村民一律禁止进入江南镇 。
"严管好 , 是对我们群众最大的负责任 , 我们支持 。 "江南镇红星村村民老韩说 。
「长江」男子为接妹妹回娘家撑竹筏渡长江 结果悲剧
文章图片

江南镇村民凭证出入 。 罗敏摄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从南溪区江南镇政府了解到 , 江南镇与相邻的宜宾翠屏区宋家镇、长宁县下场镇等乡镇强化沟通协作 , 旨在共同提升防控水平 。 2月15日上午 , 江南镇与宋家镇举行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座谈会 , 双方就加强边界协作、提升防控水平形成了三项合作机制:
一是建立边界联防机制 。 关闭日常通道 , 外地过境车辆提前劝返绕行 , 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完善工作通道 , 对在双方生活、工作人员和工作保供车辆由双方共同签发通行证 , 凭证放行;建立应急通道;二是建立定期通报机制;三是建立排查协作机制 。 对交叉生活、居住、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互相排查、及时协查、合作联查 , 共同提升排查全覆盖与精准化水平 。
据了解 , 江南镇幅员面积95.4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约3.4万人 , 辖17个行政村和2个城镇社区 。 全镇拥有40公里长江黄金岸线 , 先后荣获全国绿色低碳生态小城镇、全国卫生乡镇、省级森林小镇等称号 。 截至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今日发稿时 , 该镇没有一例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 没有一人被集中或者居家医学隔离 。
【「长江」男子为接妹妹回娘家撑竹筏渡长江 结果悲剧】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首席采访人员罗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