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1.读书名言一141一3]不怕读得少...

以上三个层次大体上是按读书人的年龄不同、所处的读书阶段不同而分的层次 。 这三个层次 , 是循序渐进的 , 是不断超越的 。 超越的条件 , 就是多读 。 多读才能超越 , 不断地超越 , 才能达到最高层次 。 由此可见 , 读书的境界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 但这还不足以区分读书境界的高低 。 而在第三层次中才可分出不同的读书境界 。 一般说来 , 读书的目的决定或者影响读书的层次和境界 。 大凡阅读者 , 无论是哪一种读书目的 , 在阅读过程中 , 或说在终其一生的阅读生活中 , 自觉或不自觉 , 都是在寻求一种读书境界 。 读书的人多了 , 就有了层次或曰境界之分 。 历代不少名人对读书的境界作过高度地概括和生动的表述 。 在这里 , 把读书境界略加评点推介如下: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用三句宋词来概括和表述读书治学的三种境界:起先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然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这实际上是说治学所需的精神和胸怀 。 第一.是说要甘于寂寞 , 不怕孤独 , 同时要目光远大 , 敢为人先 , 对自己严要求、高起点 。 第二.是说要意志坚定 , 百折不挠 , 日积月累 , 持之以恒 , 毫不动摇 。 第三.是说要谦虚地对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 不可自恃高明 , “吾生也有涯 , 而知也无涯” , 要活到老 , 学到老 , 探索到老 。 还有湖北省松滋市教研室的王世发先生“效颦”王国维先生的办法 , 借用几句现成的古诗来表述 , 提出读书的三种境界是:“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此第一境界也 。 大雪纷飞的冬天 , 一位老渔翁不怕寒冷 , 披着蓑衣 , 戴着斗笠 , 独自划着小船在江上垂钓 。 读书与此情境颇为相似 。 读书 , 要静下心来 , 耐住寂寞 , 不怕孤独 , 要专心致志 , 心无旁骛 。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此第二境界也 。 诗人陶潜在喧嚣的尘世 , 却生活得如此安静 , 主要是他能保持一颗远离世俗的心 , 自己虽然在东篱下采菊 , 但内心早已和南山融为一体了 , 因此一切都感觉那么美好 。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 , 还要能读进去 。 读进去了 , 就会沉醉其中 , 欣然忘食 , 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融!读进去了 , 便会书中有我 , 我在书中 , 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 这是一种“物我合一”的读书境界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此第三境界也 。 泰山被尊为“五岳”之首 , 博大而崇高 , 你登泰山极顶 , 你就会感到其他 。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 , 绵延不尽 , 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 , 你就会高屋建瓴 , 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 , 你的心胸就会豁达、宽阔 , 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上境界 。 这两位先生说的三种境界 , 其中的道理不必详说 , 凡成就大学业者 , 必有大精神 , 也必有大胸怀 。 王国维概括的“古今之成事业、大学问者 , 必经过三种境界” , 其实 , 又何止是学问、事业 , 整个的人生仿佛也是如此的三段论:一要生存 , 要有衣食住行 , 即自然的生存;二要发展 , 要有事业 , 要有独立个性的行为 , 即社会的生存;三要超越 , 要找到自己的本性 , 然后依着这本性而生活 , 即灵的生存 。 然而 , 王国维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说 , 稍加推究 , 仍不能发现其个性痕迹 。 比如第一境就不仅有面对无限学海的选择和下定决心 , 且有他自己所说的“悲壮”在内 , 这尤其适合于从政、从军未成大业者转而攻学术者 , 而不完全适合一般学人 。 而且这样的三种境界 , 就不能说是一种优雅或者情趣了 , 把读书人看作这样的孤独、清苦和寂寞 , 让读书人望而生畏 。 还是“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东晋诗人陶渊明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 , 然“每有会意 , 便欣然忘食” 。 这样的读书境界可以说是人生的乐事了 , 把书作为一种玩物来欣赏把玩 , 如临碧池 , 如沐春风 , 乐到极处 , 忘乎所以 。 宋代的大词人李清照与他的夫君赵明诚 , 在读书上与陶潜先生英雄所见略同 。 他们夫妇只要发现了好书 , 就是典当衣物也要买来 。 每一天夫妇在饭后饮茶时 , 必要说一句书中话 , 然后夫妇猜在哪一本哪一页 , 猜中者先饮 。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对此曾有精彩的描述:“余性偶强记 , 每饭罢 , 坐归来堂 , 烹茶 , 指堆积书史 ,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 , 以中否角胜负 , 为饮茶先后 。 中即举杯大笑……”易安居士夫妇读书读到这种快乐境界 , 真令我们读书人羡慕不已 。 董桥先生对读书的领悟更高一筹 , 他把读书比做听雨 , 真可以说是一种优雅的极致了:“少年听雨歌楼上 , 红烛昏罗帐 。 壮年听雨客舟中 , 江阔云低 , 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 , 鬓已星星也 , 悲欢离合总无情 ,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在董桥先生看来 , 读书就如同听街前的点滴细雨 , 是一种韵味 , 是一种悠闲 , 是一种情致 , 更是一种乐趣 。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 , 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 , 互助交流 , 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 http://www.zzz818.com 赵站长的博客 。 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