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Vista看天下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当贫困老人捐款成为“正能量” 昨天 , 人民日报的一条新闻引发舆论地震——重庆一87岁的老人在这次疫情中捐出了20万元 。 新闻里是这样介绍她的:老人多年来一直独居 , 租住在一个老旧门市内 , 平时摆摊卖小百货来补贴家用 , 她生活节俭 , 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 。 这20万 , 是她积攒了30年的毕生积蓄 。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 , 几乎每周都能看到类似的报道 。 前有双目失明老人为武汉捐赠1000元 , 后有八旬退伍老兵捐出3万买房钱支援抗疫 。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灾难之下 , 这样的新闻总是能看得人心头一暖 。 毕竟“众志成城 , 共克时艰”曾经帮助中国人度过了不止一个难关 。 可是感动过后 , 担忧却涌上心头 。 比如这条“退休环卫工人捐出十万积蓄 , 卡里只剩13.78元”的报道 , 突然让人意识到有些事不对劲:如果捐出去的钱是老人们所有的积蓄 , 那他们的余生还能得到保障吗?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就像人民日报报道的倪素英老人那样 , “87岁老人为抗疫捐出20万 , 她的家却令人泪目……” 在配图中 , 老人只身站在自己租住的老旧屋子里 , 家里几乎看不见像样的家具 。 难以想象她是花了多少心血 , 才攒下了那20万 。 这种被用来渲染感动的真实情况一下子让许多网友清醒过来 , 自发呼吁起#不要宣传老人捐款了#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讨论 , 那条新闻的微博也重新被编辑 。 虽然增加了“工作人员再三劝说” , “希望老人慎重考虑” , “但她却始终坚持”等字眼 , 但还是没能改变网友们"不要再宣传老人捐款"的诉求 。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不适感因何而来 诚然 , 疫情当下 , 哪怕是对眼下情况知之甚少的老人 , 都很难不受到万众一心的感召 , 想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 他们过过苦日子 , 对国家的强大有着深重的责任感 。 但在灾难面前 , 他们又不能像年轻人一样亲身出力 , 捐款就成了他们表达自己支持的重要途径 。 这样的善意当然值得被好好记住 。 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件事:接受这样的捐赠真的合适吗?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网友观点 关键在于 , 这些新闻中的主角:残障人士 , 孤寡老人 , 退伍老兵……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本就属于弱势群体 , 甚至非常边缘化 。 新闻中的人物常常因为他们维持生计的方式刺痛了网友:大多是靠低收入的体力劳动 , 比如收废品、做清洁、摆地摊等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所需 。 他们捐出的每一分钱 , 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劳动与勤俭 。 为武汉捐款1000元的失明老人 , 据报道才刚刚脱贫不久 , 一听到可以捐款的广播 , 就立刻来到银行 , 希望能用自己力量帮上一点忙 。 人民日报报道中的87岁老人 , 摆了70年小摊 , 拉扯大了5个子女 , 积攒了整整30年 , 才好不容易攒下了这点养老的钱 。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图源:@人民日报 公益是好事 , 但对每个个人来说 , 做公益的前提都应该是“力所能及” 。 一旦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心意之后 , 如何保证孤寡老人能正常养老 , 如何保证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有钱看病? 普通人表达善意不该以倾家荡产为代价 , 这是令旁观者不忍和忧心的根本 。

赞美“贫困老人捐出毕生积蓄”,网友为何不买账?

正因为如此 , 也让当下另一个问题更加显得讽刺—— 目前的状况下 , 人们难免担忧老人们的捐款是否真的能落到实处 , 有些声音却大加赞美他们掏空了家底献爱心 。 这也促使了网友极力反对这些老人就这样拿出毕生积蓄:巨大的信息不对等 , 是否构成了一种欺骗?如果他们捐出的钱根本就没落到实处 , 谁来负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