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病毒“激活”的中国制造( 二 )

被病毒“激活”的中国制造

可以看到 , 尽管三大产业在“SARS”疫情之后 , 都有回落 。 但是第二产业对于GDP的拉动作用 , 一直高于第一、第三产业 。

被病毒“激活”的中国制造

地方上来说 , 以广东省为例 , 2003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GDP增速分别是13%、12.3%及13.9% , 同期GDP构成中第二产业中工业的增长分别是16.9%、18.2%及21.1% 。 也就是说 , 针对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制造业大省广东而言 , 在GDP增长 , 以及工业制造业的增长中 , GDP在三季度就已经强势反弹 。 工业制造 , 则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 但是其他行业就不那么好过了 。 东北证券给出的报告显示 , 受到极大影响的 , 是交通运输业及餐饮住宿业 。

被病毒“激活”的中国制造

2002年一季度到2004年四季度主要行业在GDP中的增速 这种情况 , 到了今天更加明显 。 在疫情前的几天内 , 由于家庭采购囤货方面的突发性增长 , 部分商品出现阶段性短缺 , 诸如疫情所需要的各类日用品、药品以及口罩等医疗卫生用品 , 这类商品短期需求激增甚至存在抢购现象 , 也助长了部分商家坐地起价、囤货居奇等行为 。 需求稳定但阶段性供应短缺的主要是鲜菜 , 因疫情期间鲜活农产品运输受到较大影响 , 产销区供求矛盾突出 , 同时鲜菜贮藏时间较短 , 断缺问题会较快暴露 , 导致蔬菜快速涨价 。 好在这方面今年有关部门政策及时、措施积极、惩处严厉 , 从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价格较大的波动 。 复工问题、员工生活的滞涩 , 可能造成对制造业的小小冲击 。 但毫无疑问 , 这只是时间问题 。 2020年 , 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节奏不会变 。 第二产业依旧会以它的脚步 , 向前 。 4 2020年的开头 , 老李所在的研发部门成了最大的摆设 。 灵活的上班形式正在被采用——假期继续 , 不过年后做什么岗位 , 据说要靠另行通知 。 工资与房租带来的疾风 , 不仅吹向了老板 , 也吹伤了一线的员工 。 马娟的口罩流水线已经开始运转 , 他们一组二十多人分为三班 , 倒班生产 。 对于产线的工人来说 , 有活干最好 。 这意味着每个月的房贷 , 一分也不会少 。 当然可以想见 , 在未来 , 在非理性需求过后 , 大部分企业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老本行 , 做手机的做手机 , 做鞋的做鞋 , 代工的继续代工 。 某种意义上 , 老李和马娟所出的行业 , 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体两面 。 中国有着全球最为庞大的制造业 , 是全球唯一一个满足联合国对制造业所有细分的所有门类的国家 。 在更多的时候 , 我们总是自觉地以为中国制造业世界第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 甚至质疑它巨大的规模——似乎 , 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美国工厂》也在替中国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制造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 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被病毒“激活”的中国制造

进入21世纪 ,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 , 逐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 开始淘汰所谓的“粗放型”产能 , 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迈进 。 2019年 , 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在现在GDP 中的占比分别为7%、39%、54%;而2002 年 , 三者的占比分别为13.7%、44.8%、41.5%——第二产业的比例 , 已然被附加价值更高第三产业所超越了 。 但是 , 在今天 , 我们所侦测到的真相是:即便是在“淘汰产能”的今天 , 中国制造业依旧保持着最为了不起的存在和优势 。 无论面对2019年资本的压力、2020年天灾的冲击 , “世界工厂”数十年积累的厚重底色 , 仍然提供着不变的高效 。 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色 , 为“中国制造”提供了最大的潜力 。 更别说我们最大的动能:奋斗 。 去转变、去思考、去应对 , 第二产业的存在方式 , 本身就具有智慧 。 疫情之下的中国制造业 , 正展现出最旺盛的生命力 。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 , 这种聪颖和韧性将会继续 。 这是现实的传奇 , 这是任何电影都无法预言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