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医疗队武汉集结 战“红区”抢生命( 三 )

  当日下午5时 , 第一位患者转入 。 该患者极度呼吸困难 , 氧饱和度仅50% 。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立即决定进行紧急气管插管 。 可眼前的病房 , 尚未配齐三级防护设备 。

  “我上!”眼看患者生命垂危 , 杜斌毅然冒着暴露的危险 , 成功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 , 患者的生命体征终於得到维持 。

  当夜 , 由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分配的18名危重患者相继转入联合ICU 。 整整一夜 , 联合ICU先後为7名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 , 为3人行气管插管 , 为8人提供无创通气或高流量吸氧等呼吸支援 。

  “一例例成功的穿刺 , 一回回顺利的吸痰 , 一次次呼吸回圈保持平稳状态……这一切都会带给我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北京协和医院周翔带领队员在污染区持续战斗一夜 , 疲软的双脚不慎踩到湿滑的地面摔倒 , 眉弓缝合3针後 , 他在日记里写道 。

  为了有效降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 医护人员们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 , 挑战着极限 。

  作为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 , 中日友好医院单独组建一支医疗队 。 2月4日至5日 , 该医疗队24小时收治50例重症患者 , 创造了单日收治效率的纪录;北大人民医院、第一医院、第三医院数百名护理队员 , 冒着高危暴露风险 , 每天为近百位重症患者进行倾倒大小便等生活护理 。

  一个个不眠之夜 , 医疗队员争分夺秒 , 用行动与疫魔竞速 , 为生命赢得主动权 。

  医患同心一起扛

  同济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重症患者中最年轻的50多岁 , 大部分为60岁至80岁之间 , 多半都有基础性疾病 , 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衰、心律失常等 。

  对於医护人员而言 , 进入“红区”的每一分钟都处於高压状态 , 因为下一秒可能就是一场异常艰辛的大抢救 。 与繁重的工作相比 , 直面生死的压力是更大的考验 , 医疗队员们必须时刻保持最好的作战状态 。

  顾不得厚重的防护服 , 顾不得口罩中稀薄的空气 , 顾不得护目镜硌出的伤痕 , 更顾不得没有时间吃饭、喝水、上厕所 , 医护人员最担心的是 , 试、触、扣、 , 这些问诊时最基本的操作 , 现在完成起来都困难重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