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圆明园散落文物今何在?京城各处寻踪迹( 二 )
第三组
方外观残迹 , 瑞典学者喜龙仁摄于1922年 。 方外观位于养雀笼东门外南两侧 , 与东面的海晏堂及大水法等建筑是同一时期修建的 。 方外观其实是一座清真寺 , 是乾隆皇帝为其维吾尔族妃子—容妃(香妃)修建的 。 图中红圈标示位置为西洋楼方外观西洋石桥 , 此桥原位于西洋楼方外观前 , 20世纪30年代被搬运到了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内 , 至今还在北京大学未名湖承担桥梁作用 。
北大未名湖上的西洋石桥 。
第四组
长春园宫门月台上原有铜麒麟一对 , 麒麟身长160厘米 , 高211厘米 , 连同石须弥座通高326厘米 。 据清宫《铸炉处记事》乾隆六年七月初五的记载 , 此铜麒麟是乾隆六年(1741年)为圆明园大宫门而铸造的 ,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被挪到长春园宫门前 。 1860年圆明园罹劫后 , 铜麒麟尚保存完好 , 但进入民国后 , 两只麒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 根据《颐和园志》记载 , 1937年5月31日 , 将圆明园遗址上的四块太湖石连同二宫门外狻猊一份运至颐和园 , 安置于仁寿殿前 。
长春园宫门月台上的铜麒麟 。
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麒麟 。
第五组
圆明园西洋楼巴洛克门 , 理查德摄于1877年 。 观水法是清朝皇帝欣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 , 位于大水法正南 。 观水法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 , 台的正中设有皇帝的宝座 。 宝座的后面 , 建有一座高大的石屏风 。 石屏风东西两侧各立汉白玉方塔一座 , 在汉白玉塔的两侧又各有一座“巴洛克”式西洋门 , 是清朝帝后进入西洋楼的主要入口 。 今颐和园仁寿门前的一对太湖石底座即是圆明园西洋楼观水法巴洛克门的底座 。 有意思的是 , 原来的底座是正的 , 移到颐和园仁寿门后为了安置太湖石 , 给放颠倒了 。
推荐阅读
- 【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为文博单位复工开放提要求 开放前“自检”
- 军武侠:专家们不愿放弃修复,最终发现一个意外之喜,圆明园被毁后
- #全面安全检查#国家文物局:各文博单位在恢复开放和复工前要开展全面安全检查
- 「发现」江苏大云山上冒黑烟,专家闻讯赶来,“抢救”出一万余件文物
- [鑫原]专家:文物价值相当高!,日本发现该国最古老飞机设计图说明书
- 华夏文物:曹操看一次哭一次,这究竟是为何?,蒙恬死前留下的2句话
- 「立星文史」文物却一件未丢,专家开棺后恍然大悟,千年古墓中发现9条盗洞
- #历史控#被抓获后,轻功之谜解开,他用“轻功”飞檐走壁盗走故宫15亿文物
- #老蔡说事儿#发现5千年古剑被误当中世纪文物,女博士生慧眼识珍品
- 【华夏文物】发现价值千亿的18万件文物,打捞费仅花3亿,沉没海底800年的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