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二 )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疫病再次来袭 靠近中国的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遍布旱獭栖息地 , 当地的布里亚特人善于猎取旱獭、出售皮毛获利 , 这也使得当地鼠疫频发 , 1863-1928年间有记录的鼠疫出现了75次 。 只是因地广人稀 , 多数并未流行开来 。 贝加尔湖周边虽然已经是西伯利亚人口很多的地方 但人口密度和中国东北比还是非常低 皮毛产业确实也是当时西伯利亚的支柱产业 这种状况有点类似今天人类大量进入蝙蝠栖息地 (贝加尔湖沿岸 ,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Katvic)▼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随着西伯利亚铁路贯通后与东北地区的中东路相连于满洲里 , 铁路方便了人货流通 , 促进了满洲里、哈尔滨等沿线城市的兴起 。 比如哈尔滨在1910年人口只有7万 , 1920年时已经拥有了30万人口 , 俨然北方巨镇 。 但传染病也随之而来 。 中国东北作为东北亚的地缘枢纽所在 在当时的时代因对外开放(被渗透)经济快速发展 也因此很容易成为传染病扩散的温床▼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外贝加尔1920年3月出现了易于捕捉的落单旱獭 , 很快8、9月份远东猎人中就出现了鼠疫 。 10月 , 海拉尔的铁路信号员、皮毛加工匠和皮匠的士兵朋友也出现鼠疫死亡案例 。 12月 , 九名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在一所旅馆 , 但旅馆的股东中有兵痞一名 , 他怕鼠疫影响生意 , 带20名士兵闹事并释放了隔离人员 。 不要随意吃野味 , 也不要随意穿野味... (贝加尔地区旱獭 ,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Fanfo)▼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1921年1月2日 , 这两名“幸运的”隔离人员逃至人员密集的扎赉诺尔矿区 , 引起疫情爆发 , 很快铁路沿线的满洲里、齐齐哈尔、哈尔滨都出现了疫情 , 进而传遍了东北的主要城市 , 并影响到了山东和河北 。 扎赉诺尔矿区是满洲里的大型煤矿区 有露天煤矿 , 不过大部分矿藏在地下 , 地下矿工也更多 (现在已经是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了) (图片来自:google map)▼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疫情爆发的同时 , 东北也处在一段百年未见的特殊历史时期 。 那几年来白军与日军的行动已经使得国界形同虚设 , 各方势力在东北盘根错节 , 互相掣肘 , 没有人真正有能力对整个东北发号施令 , 而防疫行动恰恰需要强大的权威与执行 , 这让疫情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 在苏俄正经受残酷内战之时 各方势力(苏俄、白俄、日本、中国)汇聚的中国东北 事实上成为苏俄与反苏俄势力对方的一个后方战场▼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面对复杂的情况 , 防疫处根据1910年鼠疫的经验 , 在能力范围内作出了部署:在重要的火车站设置防疫检查站 , 之后一度阻断道路 , 停止铁路日常客运 。 这一决策为长春 , 奉天等城市的低死亡率做出了巨大贡献 。 当时东北发达的铁路网成为疫情传播的最快通道 而东北防疫处所在的哈尔滨也是东北铁路的枢纽所在 将疫情堵截在哈尔滨以西 , 哈尔滨以南就能安全很多 (图片来自:wikipedia@xue siyang (df45086))▼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各大城市中哈尔滨的手段最为严密:中国城区被划分五个隔离区 , 居民被限制外出 ,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 每个区都配备警察队、消毒队、检查员、护理员和卫生助理 , 发现病人立即送往检查、隔离 , 发现未被认领的尸体及时火化 。 在缺少隔离病房的情况下 , 车厢又一次充当了隔离病房 。 60节车厢分布在哈尔滨的三个地区 , 由俄国医生负责 , 隔离病房早晚各测体温一次 , 发现发热、脉搏加快的病患立即送至医院 。 隔离车厢成功预防了飞沫感染的情况 , 两千名隔离人员中仅有8人确诊 。 最终 , 哈尔滨30万人中仅有3215人死亡 , 死亡率1% , 1911年鼠疫的死亡率则高达10% , 防疫的进步不容忽视 。 可惜防疫处人手紧缺 , 在哈尔滨之外只能起到指导作用 , 具体执行需要警方配合——当时卫生工作没有独立部门 , 常由警察局代理 。 但警方没有防疫知识 , 且执法粗暴 , 出现过不按防疫程序直接将患者家人全部送去隔离 , 且只提供饮食没有后续医治的情况;满洲里地区警察也被批评过敷衍怠慢 , 而且当地死亡比例的确较高 , 防疫效果也不好 。 在这两次防疫中 警察的做法虽遭诟病 , 但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图片@《north 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