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瘟疫更可怕的,是恐慌 |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1358-无知也是瘟疫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清末东北鼠疫之后 , 东北防疫处成立 , 成了中国近代防疫卫生体系的先声 。 1920年 , 鼠疫再次出现在东北 。 面对比1910年还要复杂的局势 , 东北防疫局在人力物力都并不充裕的情况下积极响应 , 相对成功的扼制了鼠疫 , 体现了近代防疫体系的巨大优势 。 它又卷土重来了 鼠疫耶尔森氏菌 , 3D插图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Kateryna Kon )▼
然而也许是因为十年鼠疫留下的巨大伤痛还未被淡忘 , 民众对于鼠疫的恐慌依旧存在 。 恐慌的情绪 , 带来了过于积极的参与 , 并未给防疫工作帮什么忙 , 反倒添了很多乱 。 甚至有无辜者因此付出了生命 。 天灾无情 , 恐慌却让天灾逐渐变成了人祸 , 让后果更加难以承受 。 防疫处的建立 1910-1911年 , 东北鼠疫在病死6万人之后终于被扑灭 , 伍连德等医生使用近现代防疫手段功不可没 。 在伍医生的推动下 , 哈尔滨防疫院于1912年10月成立 , 后改组为东北防疫处 , (1920年东北鼠疫时全称仍叫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 , 本文统一称为东北防疫处)设立目的在于防止鼠疫复发、研究鼠疫的成因、提高卫生水平、预防和医治其他疾病 。 这一套防疫系统在清末的中国确实也算新鲜事物 正是可怕的瘟疫促使其得以建立 所幸这套系统并未因政权变更而政息 (原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旧址就是现在的伍连德纪念馆 , 旁边就是滨江站) (图片来自:高德地图)▼
也许是因为鼠疫给人的记忆太过惨烈 , 当地政商各界对于这一工程极为支持 , 拨款捐款纷至沓来 , 防疫体系方能顺利建成 。 建立过程中 , 从海关税收调出的拨款非常关键 而这需要海关、外国领事、地方政界的共同支持 此外 , 时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拨款14万 吉林巡抚陈昭常亦为此划拨土地 (左:赵尔巽 右:陈昭常 图片来自:Wikipedia)▼
哈尔滨滨江医院作为总院 , 伍连德为院长并常驻;在三姓(依兰)、拉哈苏苏(同江)、满洲里、大黑河、牛庄(营口)设立分院;在海拉尔、齐齐哈尔、安东设立互助医院 , 各个医院互相传递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 并监控关内和远东地区的疫情以便及时做出反应、提早预防 。 这个医院系统除了要包含铁路沿线节点以及对外口岸外 离铁路线较远的偏远地区也要有所照顾 (下图采用现代政区 , 依兰和同江算是较为偏远的区域了)▼
但运营费用却出了问题 。 根据沟通 , 医院运营费从关税调拨 , 但实际直到1917年才获得稳定的拨款 , 硬件设施才得以逐步更新 , 在1920年鼠疫发生时远未到完备的水平 。 另外 , 东北还缺少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医生 , 整个防疫处仅有10名左右有中外医学学历的专家作为核心 。 虽然在当时的中国已是首屈一指 , 但仍然显得寒酸 。 专业医务人员是防疫的核心骨干 光是戴口罩这个习惯 , 让当时一般老百姓养成就挺难 (图片©Thomas H. Hahn Docu-Images)▼
但防疫处的工作者还是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打出了一些成果 。 借用此前东北鼠疫爆发的经验 , 他们关于鼠疫的研究成果领先全国 , 基本厘清了鼠疫的爆发和传播机制 , 对于猩红热等传染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 防疫处也试图培养医学人才 , 1926年起 , 防疫处开始招收医学生 , 派出专家出国考察、交流、短期留学 。 防疫处的意义不止在于建设医院、培养医学人才、进行防疫研究 , 更在于这些行为都服务于卫生防疫这一宗旨 , 并形成了一个体系 , 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进步 。 虽然与日后完备的防疫体系不可同日而语 , 防疫处却经受住了数次传染病考验 , 避免了东北地区再次出现动辄万人死亡的惨剧 , 近现代防疫制度的进步性不言自明 。 清朝末年的中国东北大鼠疫惨状 (图片© Thomas H. Hahn Docu-Images)▼
推荐阅读
- [张女士]紧急预警:变异“杀鸟盘”出现,其数量速度总金额都很可怕!
- [中新汽车]紧急!家里有车的赶紧看看,太可怕了!
-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江苏省沭阳县在查获的外省违规调入生猪中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 #长春晚报#可怕!一觉醒来卧室床头惊现2米大蛇
- 通州小兵:太可怕!太可恶!放风筝请远离马路!务必收好风筝线!
- 『宁德晚报』可怕!宁德一男子反复流鼻血医生从他鼻子里竟然取出……
- [光明网]广州市卫健委:疫情可防可控 市民无需恐慌
- 「中国青年网」如何正确认识新冠肺炎,避免恐慌情绪
- [昆明信息港]引小区居民恐慌、愤怒!一留学生从泰国回昆,不按规定隔离还拒绝测体温
- 「爱豆App」[星闻]所属社方面 "辉星患有忧郁症和恐慌障碍, 将诚实接受警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