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 )

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埃博拉病毒进行消毒 埃博拉病毒感染导致内出血和器官衰竭 , 并通过患者与未感染人群的直接接触传播 。 埃博拉病毒袭击的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 这的公共卫生系统原本就已十分脆弱 。

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防御埃博拉疫情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 , 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 , 并且通过人际间传播在人群中蔓延 。 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间引起埃博拉病毒病(EVD) , 病死率高达90% 。 埃博拉是1976年在苏丹恩扎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扬布库同时出现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出现的 。 后者发生在位于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处村庄 , 该病由此得名 。 第四起:2016年南美寨卡病毒疫情 。

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6年2月 , 世卫组织宣布南美地区爆发的寨卡病毒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当时 , 该疫情在美洲急速蔓延 , 巴西最为严重 。 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可能使出生婴儿患有小头症 , 或出现其他先天性畸形;成人和儿童感染寨卡病毒可能面临罹患神经系统并发症 。 因此 , 多个国家建议公民推迟怀孕 。

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寨卡病毒疫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 感染后症状与登革热相似 , 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 。 寨卡病毒感染者中 , 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 , 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 , 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 。 然而 , 如果孕妇感染 , 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 , 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

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6年2月18日 , 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预防潜在性传播寨卡病毒的临时指导意见” 。 2016年9月29日 , 世界卫生组织通报马尔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亚暴发通过蚊媒感染的寨卡病毒病疫情 , 并将马尔代夫和新喀里多尼亚列入寨卡病毒病疫区名单 , 并宣布疫情流行情况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 , 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 。 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 , 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

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拉美寨卡病毒扩散 巴西20万大军参与防疫行动 自2015年5月以来 , 寨卡疫情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大肆流行 , 已有18个国家报告了感染病例 。 疫情最严重的巴西 , 感染者多达150万人 , 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 。 寨卡病毒被怀疑是新生儿小头症的罪魁祸首 , 拉美多国公开呼吁妇女推迟怀孕 , 萨尔瓦多竟然建议本国妇女今明两年都不要生孩子 。 据悉 ,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 被感染后的常见症状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 。 其病情通常较温和 , 症状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 。 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12天 。

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危地马拉防疫人员消毒以防止寨卡病毒扩散 寨卡病毒病蔓延到世界41个国家 , 患者高达150万人以上 , 死亡11000多人 , 最严重的巴西患者大约150万人 , 中国出现过18例寨卡病毒病患者 , 大陆15例 , 香港2例 , 台湾1例 , 由于防范措施有力 , 未形成扩散 。 值得庆幸的是2016年2月 , 巴西寨卡病毒疫情也被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但这并没有影响8月巴西奥运会的正常举办 。 第五起:2019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爆发的埃博拉疫情 。

美国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9年7月 , 世卫组织宣布刚果(金)埃博拉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这是继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后 , 埃博拉病毒的第二次大爆发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 刚果民主共和国比科罗镇地区正爆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 。 201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了4例埃博拉确诊病例 , 在政府部门采取的紧急措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 2019年埃博拉病毒的再次出现已成为1976年后 , 该国发生的第九次埃博拉疫情 。 当时已有420多例病例和240人死亡 , 这是自2014-2016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最大的一次疫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