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研不断的功利化,病毒却在乘机而入
——“武汉疫情”反思六 2003年的SARS , 距今已经有17个年头 。 当年“疫情”发生之后 , 众多科研机构及其专家掷地有声的研究疫苗 , 研究针对性药物的豪言壮语 , 如今回想起来依然如雷贯耳 。 幸好 , 这次“武汉疫情”经过基因测试 , 确定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 尽管与SARS病毒是近亲 , 或者属同源(是否变异 , 如今不知道) , 但终究不是一回事 。 于是乎 , 也终于让当年那些豪言壮语者挽回了一点脸面 。 为何这么说? 大家注意到没有 , “武汉疫情”从官方发布公告之日起 , 已经一个月了吧 。 有哪个国内研究机构或专家站出来 , 振臂高呼 , 告知天下 。 说他们经过17年的研究 , 已经有对付SARS病毒的疫苗或药物 。 尽管无法确定是否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 但至少可以一试身手 , 小试一下牛刀吧 。 不管怎么说 , 也总比如今依然还是使用17年前行之有效 , 而又无可奈何的药物和办法好吧 。 时至今日 , 公众从媒体得到有关针对SARS病毒的一种药物信息 , 还是多天以前报道的 , 说“德国吕贝克大学Rolf Hilgenfeld教授正在乘飞机飞往中国 。 在他的行李中 , 可能携带有冠状病毒抑制剂 。 ”据说 , 这位Rolf Hilgenfeld教授在业界可是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 。 由于现在没有更多信息证明这种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有疗效 , 本人也不好对此多加妄议 。 但从这则消息上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 , 我们的科研机构以及专家 , 与这位德国科学家相比较 , 是否显得过于急功近利 , 过于投机取巧了呢? 危机来时一哄而上 , 危机过后一哄而散 。 究竟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 , 认真且持之以恒的专研一个问题?也难怪如今的一些专业刊物 , 却去刊登一些拍马屁体的论文 。 活生生地把“科研精神”变成了追逐名利的代言词 , 把纳税人供养的科研经费弄成了谋求自身福利的小金库 。 不可否认 , 研究一种疫苗或药物 , 绝非一时之功 ,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 。 没有个数年 , 甚至十数年 , 数十年的专研功夫 , 难见成效 。 甚至于用上一辈子的经历 , 也未必能出成果 。 更何况SARS疫情一过就是17年 , 再也未出现过 , 这恐怕也是科研机构和专家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 但中国也有一句古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对于研究一个问题 , 尤其是这种难度极高的问题 , 最忌讳的难道不是半途而废吗? 如今唯一可以给某些人挽回一点面子的 , 恐怕要算武汉病毒所的石正丽团队 。 他们经过13年的追根溯源 , 终于在云南一个偏僻的洞穴中 , 发现了一群携带有SARS样冠状病毒的中华菊头蝠 。 通过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 , 发现该SARS样冠状病毒与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 。 此外 , 他们对蝙蝠洞附近村庄的村民进行了病毒抗体筛查 , 发现不少村民体内存在SARS样冠状病毒的相关抗体 。 进而表明这些SARS样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体(不会引起较大症状) , 从而证实SARS病毒很可能起源于这些SARS样冠状病毒的混合重组 。 这一研究成果 , 不仅获得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也给了那些阴谋论者一记响亮的耳光!若SARS病毒真是美帝对我们的阴谋 , 是不可能在大自然中 , 尤其是一个偏僻的洞穴中找到同类病毒的 。
推荐阅读
- 『西北风』下周冷空气不断,津城最高气温......
- 「今日晋中」事发榆次!房子还没交!装修公司骚扰电话不断?是谁在拿个人信息牟利?
- 科研攻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超过10项科研攻关成果已被纳入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救治
- 新冠肺炎@科技部:超10项科研攻关成果被纳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用于临床救治
- 【人民网】海安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各行各业订单不断
- 『猛犸驻马店』首屈一指 不断创新
- 『苏州纪委』许可馨事件热度不断下降,最后不了了之!
- 「业主」南宁:小区一到晚上就蛙声不断?原来竟是有业主...
- 「大众健康报健康四川」潜心研究攻克难题 提高胃癌患者生存期——绵阳四〇四医院腹部外科科研团队
- 『厦门网』厦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抵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