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芝没落史

百年东芝没落史:押注核电后不断割肉续命 , 预亏10亿美元濒临退市 文丨AI财经社 郑亚红 编丨嘉辛 为了避免退市 , 继白色家电和芯片业务之后 , 东芝又一次将电视资产委身他人 。

百年东芝没落史

11月14日 , 海信和东芝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以129亿日元(约合7.53亿元人民币)的金额 , 将95%的股权正式转让海信 , 预计将于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 转让完成之后 , 海信电器将拥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 , 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 这家百年家电巨头 , 在“新时代”里 , 多次割肉卖身 , 逐渐淡出消费者市场 , 走下了神坛 。 东芝的大撤退 , 常常与日渐式微的日本制造业联系在一起 。 曾经响彻中国的“日本制造” , 如今除了索尼和松下 , 其他公司的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 四处卖身的东芝 明治八年 , 公元1875年 , 田中久重在东京的新桥开了电信设备厂 , 这便是东芝的前身 。 在这之后 , 这家工厂的车间里诞生了日本第一个电灯泡 , 第一款电冰箱 , 第一台洗衣机、吸尘器和电饭煲 , 成为不折不扣的日本“国民品牌” 。 “Toshiba , Toshiba , 新时代的东芝!” 上世纪九十年代 , 酒井法子曾经扎着两个可爱的辫子在全世界的电视里喊响这句广告词 , 那是东芝最辉煌的年代 。 东芝与索尼、夏普、松下、日立和三洋并称为日本彩电六巨头 。 与此同时 , 东芝已经完成了转型 , 从一个以家用电器和重型电机为主体的企业 , 转变为包括通讯、电子在内的综合电子电器企业 。 90年代时 , 东芝已经在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 , 成功从家电行业的巨人转变为IT行业先锋 。

百年东芝没落史

直到2016年 , 东芝电视销量仍旧位居日本市场前三 , 全球企业员工超过18万 , 声名赫赫 。 然而 , 危机和亏损已经找上了这家昔日的巨无霸 。 卖身海信 , 早已不是东芝第一次割肉 。 近两年 , 陷入经营亏损的东芝 , 为了避免退市 , 接连卖出旗下多个资产 。 从2015年年末起 , 两年的时间里 , 东芝已经陆续将其旗下十大业务出售给包括索尼、创维、美的和佳能等收购方 , 公开的出售金额合计超过2.76万亿日元 。 2015年年末 , 东芝将印度尼西亚自主踩点生产工厂和二槽式洗衣机生产制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筑资产出售给创维 。 2016年3月 , 美的以514亿日元的价格收购获得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控股权 。 同年12月 , 佳能宣布完成对东芝医疗系统的收购程序 , 收购金额为6655亿元 。 2017年9月底 , 东芝对外宣布将旗下存储芯片业务出售给贝恩资本财团 , 作价2万亿日元 。 至此 , 这家142年历史的老牌公司近乎将自己清零 。 而东芝的困境则起源于十一年前投身核电说起 。 时运不济的核电 2006年2月 , 东芝以三倍溢价54亿美元 , 击败三菱重工和日立 , 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公司77%的股权 。 谁也没想到 , 这竟开启了东芝的败局之路 。 实际上 , 东芝选择布局核电是完全有据可依的 。 21世纪初的几年 , 是核电业发展的春天 。 一方面 , 日本政府积极采取了能源调整战略 , 扩张石油和替代能源自主开采权 , 积极主张地区能源合作主导权 。 东芝在拿下西屋后 , 日立与GE , 三菱与法国阿海珐公司也组成联盟体 , 布局核电 。 另一方面 , 在当时欧美为主导的世界核电格局中 , 西屋电气是美国两大核电集团之一 , 比肩通用电气 。 西屋的AP1000第三代压水堆技术更是受到中国市场的重视 , 而当时日本企业仅有上一代的沸水堆技术 。 然而 , 收购西屋之后 , 东芝并没有想象中所向披靡 , 反而迅速攒下了一身沉重的债务 。 西田厚聪社长上任于2005年6月 , 是一个擅长并购重组 , 做事风格大刀阔斧的领导人 。 他曾经带领东芝PC业务扭亏为盈 , 还主导了索尼半导体生产线业务的巨额投资 , 当然也包括一手达成的西屋并购 。 然而在强劲的领导者 , 也没能使得东芝躲避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 那次灾难对全球半导体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 东芝也没能幸免 。 2008年 , 日本电子产业全线崩盘 。 东芝亏损3435亿日元 , 递交了空前最差业绩表单 。 同年里 , 业界同样一片哀鸿遍野:索尼迎来了14年里最严重的亏损 , 达989亿日元 , 夏普亏损1258亿日元 , 松下3790亿日元 。 转年 , 西田厚聪自动退位 , 当时东芝核电事业部负责人佐佐木则夫接任社长一职 。 新社长登台之后 , 更是将核电事业作为重点强化 , 2009年 , 东芝计划在未来六年的时间里拿到39基核电站的建设预定 , 而当年已经完成了中国4基 , 美国8基 。

百年东芝没落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