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饶毅举报背后,水到底有多深?

饶毅举报背后 , 水到底有多深? https://new.qq.com/omn/20191129/20191129A0RQT600.html 学术造假 ,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 对于学术工作者来说 , 国家级基金和项目经费 , 是帮助其“脱贫”的最主要经济来源——否则 , 就只有微薄的工资可拿 。 另外一个原因 , 就是造假的成本太过低廉 , 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 。

南风窗:饶毅举报背后,水到底有多深?

2019年11月29日 , 网传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三位学者学术造假 , 引发“学术圈大地震” 有关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部院士曹雪涛的学术争议事件 , 在十几天前引发了轰动 。 11月12日 , 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伊丽莎白·毕克(Elisabeth Bik)在PubPeer网站公开指出 , 以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为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或合作者的多篇论文涉嫌“图像不当复制”问题(inappropriate duplications in figures) 。 紧接着 , 今天(11月29日) , 一场不亚于“学术界大地震”的实名举报信 , 再次将“学术造假”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 这份举报信由丁香园披露 , 称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论文造假 。 同时 , 饶毅的举报信暗示出国内学术界存在的造假、报复且管控无能的信息 。

南风窗:饶毅举报背后,水到底有多深?

网传的饶毅举报信全文 值得注意的是 , 在网传的这封举报信中 , 引用了方舟子的多篇相关文章 。 而方舟子也已在网上回应这一传闻 , 称:“丁香园发的是饶毅发给一些人的征求意见稿 , 没有经过他的允许公布出来 。 实际上最后的定稿改动很多 。 ” 接二连三爆发的学术争议事件 , 值得我们警惕 。 因为 , “学术争议”的背后 , 一条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追逐”链条 , 依稀可辨 。 个案? 有关曹雪涛的这起学术争议事件 , 最早要从2016年说起 。 2016年 , 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期刊、影响因子6.96分的mBio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生物医学研究论文中图像不当重复使用的研究报告 , 伊丽莎白·毕克是第一作者和主要完成人 。 毕克对40本杂志的26121篇论文进行了图像甄别 , 发现了782篇论文中的图像存在问题 , 而曹雪涛2005年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论文《Silencing of Human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 4 Sensitizes Breast Cancer Cells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Apoptosis and Cell Growth Arrest》正是被抽取的样本之一 。 毕克通知了发表“问题论文”的杂志 。 而且 , 曹雪涛的论文一共只有五张图 , 五张图均存在问题 , 且“问题”并不像是“无意造成的” , 毕克认为 , 该论文应该被“撤稿” 。

南风窗:饶毅举报背后,水到底有多深?

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 四年多过去了 , 就在2019年10月 , 毕克回过头去检视过去的这篇“问题论文” , 却发现《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只刊发了一次作者勘误 , 而且 , 作者在勘误中表示 , 这些错误不影响论文的结论——这令毕克感到愤怒 。 毕克马上着手对曹雪涛的300多篇论文进行核查 , 最后提出质疑的论文超过60篇 。 在实验结果的图片中 , 数据点呈现出了多处的重复特征——也就是说 , 图像过于相似 , 就跟复制粘贴的差不多 。 11月12日 , 毕克在PubPeer上实名对曹雪涛的论文进行了举证质疑 。 PubPeer是一个专门组织论文出版后同行评议的研究者社区 。 11月17日晚起 , 曹雪涛和被质疑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作者开始在PubPeer上作出回应 。 毕克对此回应说 , “我不确定这是否能解释清楚 , 但我觉得它们看起来仍然很相似 。 他的实验室尚未对很多其他的质疑做出回应 , 那些质疑可能提出了更严重的问题 。 ”

南风窗:饶毅举报背后,水到底有多深?

2019年11月27日 , Nature在其网站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Chinese ministry investigates duplications in papers by university president”(中国教育部调查大学校长论文的重复问题)的文章 , 首次正式回应曹雪涛论文造假事件 论文中的图像高度相似 , 曹雪涛绝非“个案” 。 同样地 , 在网上流传的截图中显示 , 饶毅在这封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实名举报的信中称 , 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多年持续学术造假 , 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裴钢1999年发表的论文中 , 3张图不真实 , 存在造假嫌疑 。 此外 , 今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 , 发表的宣称可治疗小鼠阿尔茨海默症论文存在造假情况 。 在信末 , 饶毅特别提到 , 涉假论文的数张图片“不可能是真实的” , “不造假是不可能的” 。 实际上 , 中国学术论文的图片造假 , 早已“臭名昭著” 。 2016年 , 影响因子7分的SCI杂志发表了一份全球学术不端报告 , 在纳入统计的348个国家和地区中 ,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论文图片造假之地 。 数据显示 , 中国的问题论文占全部论文的49.52% , 相当于每两篇图片造假的论文里 , 就有一篇来自中国 。 2018年 , 影响因子5.959分的Cell Death & Disease杂志也发表了一份全球学术不端报告 , 报告声称 , 来自中国的论文图片造假最多 , 并与中国在其他学术不端类型比如抄袭方面的表现一致 。 问题是 , 为什么中国“问题论文”的造假类型、方法如此一致? 侦探故事 根据提供论文检索、查重以及相似性检测报告的iplagiarism数据库显示 , 中国“问题论文”的图片造假特征明显、范围广泛——破解下去 , 就跟侦探故事一样惊险刺激 。 首先 , 一篇论文的图片 , 存在局部剪切、放大、缩小、复制、粘贴、拼接等“PS”操作 。 比如一篇名为《Downregulation of NOB1 suppress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growth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的论文 ,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项目编号为83657488 , 作者单位是吉林大学 , 便出现了“实验动物图片造假”的现象——其实验用的小白鼠的图像 , 好几只都一模一样 , 无论是姿势还是身体特征 。 比如一篇名为《Extracts of Celasturs Orbiculatus Exhibit Anti-proliferative and Anti-invasive Effects on Huma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Cells》论文 ,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项目编号为81274141 , 作者单位是扬州大学 , 出现了“细胞图片造假”的现象——两块不同的区域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组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