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年味越来越淡,广东人第一个反对( 二 )

谁说年味越来越淡,广东人第一个反对

每年春节期间 , 广东一带的传统民俗文化 。 毎逢农历正月 , 村民们在祭拜袓先 , 敬奉神明 , 游神拜会的同时 , 举行了"跳火堆"活动 , 寄托消灾免祸、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仔细看看这么多的意头 , 你会发现:很多意头都跟做生意赚钱有关:像前面提到的跟“蚀”、“输”有关的风险 , 统统都要用意头来规避 。 从明清到改革开放 , 广东人一直走在经商赚钱的最前线 , 这也意味着 , 他们总要承担很高的风险 。 这也造就了广东人对风险的适应 , 而讲究意头 , 早先也许是规避风险的一种办法 。

谁说年味越来越淡,广东人第一个反对

2019年2月19日 , 2019年元宵节 , 广东梅州丰顺镇 , 在进行传承300多年的火龙表演 , 火龙出场前 , 先燃放鞭炮 , 驱散拥挤的人群 到了如今 , 很多意头早已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说话习惯 , 更像是相互的一种乐观的祝愿 。 出门在外的年轻人 , 过年回家一开口说话 , 就被长辈挑出了刺—— “系士多啤梨 , 唔系草莓啊!”——过年了自然不能提到“霉” 。 一瞬间的不爽提醒你 , 这就回家啦! 漫威宇宙算啥?广东有神仙宇宙 全国人民都拜神 , 但只有迷信的广东人拜得最杂、最偏 。 拿顺德来说 , 据统计 , 全顺德十个镇就有至少70种民间信仰 , 其中最多的乐从镇和杏坛镇一共供奉了30多种神灵 。 顺德人拜的既有历史名人 , 比如关公、洪圣大王、包公、岳飞、诸葛亮;也有神话传说中的神仙 , 比如观音、北帝、天后娘娘、龙母、财神等 。 这里的拜神系统复杂到什么程度?各镇都有自己的专属神仙 , 例如容桂街道供奉兄弟哥(明末抗清名将兄弟) , 乐从镇供奉吕洞宾、姑婆庙 , 龙江镇供奉哪吒等 , 都是其他镇所没有的[3] 。 潮汕人管拜神叫“拜老爷”——即使有的“老爷”是女的 , 比如潮汕和闽南、台湾人一起供奉的妈祖 。

谁说年味越来越淡,广东人第一个反对

2016年2月20日 , 揭阳桂岭镇的一个村落夜晚“拜老爷” / 希帕图片社 妈祖信仰在潮汕的地位非常高 ,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 , 潮汕人叫“妈生” , 需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 有些地方的传统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 。 妈祖的神力在于能够保佑出海的人平平安安 , 因此对于擅长外出经商的潮汕人来说意义非凡 。 大部分潮汕家庭妇女的重要家务 , 就是操持家里每年的按时祭拜:按农历计算 , 什么日子需要拜妈祖、什么日子拜观音、关公、三山国王、灶王爷 , 甚至还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纪念日也需要祭拜 。

谁说年味越来越淡,广东人第一个反对

2018年2月17日 , 农历大年初二 , 深圳坪山区客家围屋 , 曾氏族人举行隆重的传统祭祖仪式 , 共同祭拜先祖 , 这是传承着数百年的客家习俗 不同的神灵需要对应不同的祭品 , 比如有的需要“三牲” , 即必须有三种肉食镇场 , 有的则可以不用 。 要求配备的纸钱规格也要因神而异 。 广东的神仙宇宙比漫威宇宙要复杂得多了 。 广东人有了钱之后并没有减少拜神——恰恰相反 , 越有钱越拜神 。 比如中山市 , 据2007年的调查共有神庙486处 , 而其中在改革开放后重修的占了66% , 还有21%是完全新建的 , 也就是说 , 近九成庙并不是什么古庙 , 而是中山人赚到钱之后的产物[7] 。 汕头市龙湖区有一座将军爷墓 , 也是当地民众虔诚笃信的神灵 , 据说曾在1969年的一场大台风中向村民显灵预告了台风 。 而这座墓也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重修 , 2008年村民甚至把它扩建成将军爷陵园 , 建了戏台、凉亭和文化广场 , 变成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活动中心[5] 。

谁说年味越来越淡,广东人第一个反对

很多神庙已经变成人们的旅游景点和活动中心 因为拜神对于广东人来说 , 可不仅仅是迷信 , 而是社会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 比如说 , 佛山的北帝信仰中有抬着神像巡游全境的习俗 , 学者研究发现 , 巡游路线实际上就把当时的佛山核心区域串联了起来 , 而且有意识地只经过一部分区域 , 而并非“雨露均沾” , 标示出了“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别 , 维护着最早定居佛山的那部分居民的权威[4] 。 抬着神像游街 , 想必大多数北方人从小到大都未曾见过这样的场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