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布扎、白春联、赐福字,皇帝的春节竟是这样的

来源:浩然文史

跳布扎、白春联、赐福字,皇帝的春节竟是这样的

清代姚文瀚《紫光阁赐宴图》 2020庚子鼠年春节即将来临 , 说起春节习俗 , 大家都能如数家珍 , 祭灶、贴福字、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等……但如果问清朝皇宫中是怎么过春节的 , 估计很多读者都会有点懵 。 清朝皇宫中的春节年俗 , 难道和汉族不同吗?清宫剧《还珠》《甄嬛》《如懿》没告诉你的 , 今天文史君带您一起看一看 。 一、赐“福”字

跳布扎、白春联、赐福字,皇帝的春节竟是这样的

过年贴福字 如果你是高官显贵 , 那么你极有可能获得皇帝御笔书写、钦赐的“福”字 。 自康熙时起 , 每年腊月初一 , 清宫中都要举行“赐福字仪” , 寓意天子“赐福苍生” 。 这天一早 , 懋勤殿首领太监就要在重华宫预先布置好龙笺、大笔(时谓之“赐福苍生笔”)、墨砚等 。 皇帝至重华宫后 , 用大笔书写斗大的“福”字十余幅 , 赐予后、妃 , 并由各宫太监粘贴在紫禁城内各宫中 。 从这天起 , 各地的封疆大吏(将军、督抚等)凡向皇帝呈报奏函 , 皇帝都会在御批的回件中 , 夹赐御书“福”字 。 十二月十五到二十七 , 皇帝会在重华宫(或乾清宫西暖阁)分批召见御前大臣、侍卫及诸王大臣、翰林等 , 向他们赐“福”字 。

跳布扎、白春联、赐福字,皇帝的春节竟是这样的

故宫灯光秀 受到皇帝赐“福”字的王公大臣 , 视此为莫大的荣耀 。 回家后 , 将受赐的“福”字装裱、供奉起来 。 乾隆年间 , 王际华在31年中 , 获得皇帝赏赐“福”字竟达24次 。 后来 , 他将24幅“福”字重新装裱 , 悬挂在府第内 , 命名曰“二十四福堂” , 一时传为美谈 。 除赐‘福’字外 , 清朝皇帝有时还将鹿肉一并赏赐给王公大臣 , 寓有“福禄双全”之意 。 二、打灶祭灶 汉族传统风俗 , 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时祭灶神 , 送灶王爷升天 , 向玉帝奏报人间情况 。 为使灶王“上天言好事 , 下界降吉祥” , 人们多用糖为祭品 , 好让灶王“嘴甜” , 在玉帝面前多为人间美言几句 。 满族人虽沿用汉族祭灶风俗 , 但有些地方在腊月二十二日祭灶 。 清宫祭灶前几天 , 先要举行“打灶”典礼 , 即礼部官员用长筷子击打簸箕 。 二十三日 , 皇帝、皇后亲至坤宁宫祭灶 。 傍晚 , 皇后先入坤宁宫上炕 , 然后皇帝再进入宫中 。 途中每经过一道宫门 , 太监们都要燃放鞭炮 , 以驱除邪魔 。 皇帝进宫后 , 与皇后分坐在炕两边 , 皇帝要亲自敲击鼓板 , 唱《访贤曲》 , 祈求玉帝派贤臣下凡 , 以辅佐朝政 。

跳布扎、白春联、赐福字,皇帝的春节竟是这样的

灶王爷像 内侍们事先要在坤宁宫设好供案、神牌、香烛、麦芽糖、一只黄羊 。 举行祭祀时 , 皇帝、皇后先后到佛、神、灶等各种神灵画像前拈香行礼 , 并用黄羊、麦芽糖作为供品奉献 。 最后 , 焚烧灶王神像 , 飞扬的烟尘寓意“灶神升天” 。 皇帝、皇后及众人跪待火尽 , 然后返回寝宫 。 当晚 , 在内廷值宿的王公大臣也都放假 , 便于他们回家祭灶 。

跳布扎、白春联、赐福字,皇帝的春节竟是这样的

《乾隆王朝》剧照 三、燃放爆竹、悬挂灯联 爆竹是春节的标配 。 自十二月十七(道光以后改为十九)起 , 宫中就开始燃放爆竹庆新年 。 不过 , 二十四日以后 , 清宫中燃放爆竹 , 除有庆贺新年的用意外 , 还有判断皇帝所处位置的功能 。 自此日起 , 皇帝车驾出入宫禁 , 每过一道宫门 , 随侍内监就会在该门处燃放一枚爆竹 。 有经验的宫人能从爆竹声中 , 大略推测皇帝所处方位 。 为增添节日欢快的气氛 , 自腊月二十四起 , 每晚在乾清宫挂灯 , 谓之“上灯仪” 。 不同的地方 , 要悬挂不同的节灯:如宫阶上要挂“万寿灯” , 宫阶下要挂“天灯” 。 灯旁悬挂多幅金字灯联 。 除夕夜 , 还要增挂五色八角圆灯 。 宫中两廊、甬道及石栏上 , 也要悬挂宫灯 。 每次张灯时 , 还要演奏“歌火树星桥之章”等乐曲 。 至来年正月初三日(后推迟至正月十八日) , “上灯仪”才结束 , 谓之“出灯”“收灯” 。

跳布扎、白春联、赐福字,皇帝的春节竟是这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