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被废除后,谁最不可能考上大学?( 二 )

“自主招生”被废除后,谁最不可能考上大学?

理想状态下 , 如果公办教育的资源公平分配 , 大学里的城乡人口比例应该和全国的同类比例大致相同 。 但是对比城市化率和城市生源入学比例可以看出 , 至少在1989-2005年间 , 占总人口比例更少的城市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 。 改变开始于1998年底 , 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不仅提出了“双创”(创建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 还指出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 , 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 。 彼时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9.76%(1977年恢复高考 , 1978年时仅为1.56%) , 到2017年 , 这一比例已达45.7% , 在校生达到3779万人 。 因为大学扩招 , 入学名额更多 , 农村学生的机会也更多 , 只是更多的人去了专科院校 。 对比四川高校的城乡学生比例 , 专科院校的城乡学生入学机会差距一直处于缩小的态势 , 到2010年时几乎实现了机会对等 。 早至2005年 , 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一个课题组也发现 , 农村生源确实因为扩招而增加了 , 但是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 。 ▍农业大学的农村学生也变少了? 不公平感主要来自重点高校 。 2011年秋 , 从湖北农村到中国农业大学入学的新生小李发现 , 班上30多人 , 只有不到10个来自农村 。 连农业大学也把农村学生抛弃了吗?1999-2001年间 , 中国农大的农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 , 但是到2011年 , 这一比例首次跌破三成 , 仅为28.26% 。 在排头的清华北大 , 这一比例更低 。 1952-2002年(除开文化大革命期间) , 北京大学来自城市的学生比例一直处于绝对优势 , 高于70% 。 另外有研究发现 , 1978-1998年间的北京大学 , 居住地在农村的学生还集中于20-30%之间 , 90年代中期以后 , 农村户籍新生的比例下降并保持在10-15%之间 。 对清华大学2010级的一次抽样调查也显示 , 当年该校农村生源仅占总人数的17% 。 而当年高考考场里 , 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 至少还有一些农村学生进了重点大学 , 看似终于在人生的赛跑中赶上一程 。 但是距离还在 。 对比北京大学2004-2009年1.6万名本科生四年的成绩与省份来源 , 整体来看 , 优秀学生多集中在沿海或者经济发达省份 。 因为经济积累、基础教育设施、家庭背景及家庭参与教育 , 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成果更好 , 并且会将教育优势从初等教育保持到本科教育 。

“自主招生”被废除后,谁最不可能考上大学?

(学者梁晨等人曾研究1952-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 , 分析得出两高校的生源比例 。 其中北京大学城市学生比例一直处于绝对优势) 纽约大学教授Michael Hout曾提出“最大限度维持不平等”(Maximally Maintained Inequality)的假设 , 指出只有当上层阶层在特定教育阶段的教育需求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 , 基于阶层出生的优势比才会下降 , 否则不平等将继续维持和扩大 。 高等教育不单称普通高等教育 , 还包括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 。 因为性质有异 , 社会各阶层有各自的取向偏好:更偏向地位取向的本科教育会使优势阶层扩大他们的相对优势 , 在更偏向生存取向的成人高教领域 , 则在大学扩招使中下层群体积累更多必要的技能 。 “大学无用论”的盛行也源于此 , 倾全家之力再咬牙坚持四年甚至更久?习得某个傍身的职业技能尽早投入社会?都是整个家族的和年轻人之间的权衡 。 ▍自主招生更不公平 2003年 , 经过两年试点 , 教育部正式启动自主招生改革 , 希望能通过自主招生的试验来改革高考过程中的“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弊病 。 到2019年 , 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 。 2018年 , 自主招生报考人数达到了83.7万 , 最终通过率约为4% 。 各大中央部署高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 , 在招生时理应关注区域公平 , 但是通过分析五所东部重点大学(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 , 研究者发现自主招生名额在不同区域间的投放不平衡 , 东部地区获得的名额多 , 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获得的名额少 , 个别省份甚至为零 。 “公平”和“效率”一直伴随着针对高考的争议 。 高考更着重于在统一的试题和分数线下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 , 自主招生则更在乎“综合”、“特别” , 希望借此能让让偏才、怪才脱颖而出 。 一些高校将发表论文、文学作品、专著以及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名次纳入报名条件 , 但时有学生论文抄袭、造假的新闻爆出 , 几所在自主招生中录取名额较多的高中名校也“集体沦陷” , “每一个学校都存在着不止一例学生论文涉嫌造假(的情形)” 。 学术不端的问题向中学蔓延 。 对比北京大学2005-2009年共5届分别通过“自主招生”和“统一高考”录取的一万余名本科生 , 研究者发现 , “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中 , 来自农村的比例远低于本就很低的“普通高考”这一渠道 。 5年中 , 该校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中 , 约有16.4%为农村户籍 , 自主招生平均仅为5.4% 。 对比同时期农村户籍人口比例 , 统一高考和自主招生都远未达到城乡均衡 , 且在自主招生中的失衡更为严峻 。 此外 , 该校自主招生中还存本地生源较多的问题 , 录取比例平均比普通高考还高4%左右 , 达到20.4% 。 甚至该校管理者也意识到 , 自主招生的题目和考核类型对于农村学生更困难 。 为什么农村学生这么少?因为甚至还在义务教育阶段 , 很多人就退出了关于高考的竞争 。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曾在贫困农村地区就学生入学问题开展了8次大规模的调查 , 追踪了近2.5万个学生 。 结果显示 , 2013年 , 贫困农村地区37%的人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 , 而城市学生基本超过90% 。 我们在高考这几天看到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但是有的人甚至没能到达河岸边 。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调查发现 , 差距在高中之前就出现了 。 初一入学的时候100名学生 , 到初三的时候69人 , 其中23人没有再上高中 , 读到高三的就只剩下37人) ▍谁最不可能考上大学? 1998年底开启的大学扩招 , 既赶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验收期 , 也赶上了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高等教育的适龄阶段 , 既带来了辐射宽广的各种利好 , 也引起了喧嚣不止的争议 。 如今中国的城镇化率正在向60%迈进 , 现有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却还在影响着随迁子女的教育 。 直到2012年 , 才终于发布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 这份由教育部、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意见》指出 , 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 , 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 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问题 , 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 《意见》发出后 , 各省市相继推出了具体的地方政策 , 其中人口输出地和高考大省制定的条件都比较宽松 , 比如江西省对随迁子女父母的职业、住所等都未做要求 , 外省籍的学生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 , 并取得学籍之后便可就地参加高考 , 享受与江西籍考生相同的招生录取政策 。 山东则求外省籍学生具备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 , 并有完整的学习经历 。 人口流入地的条件则严格许多 。 比如北京、上海等地一直都在慎重考虑、稳妥推进 , 依然专注于治理开墙打洞等关乎民生的事务 , 对随迁子女父母的要求也极为严苛 。 但比随迁子女还艰难的 , 是依然留在农村的学生 。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发现 , 在贫困地区 , 父母双方都在家的孩子 , 营养、智力等指标整体上最差 ,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出去找工作 , 所以收入是在最底层的 。 ” 在贫困的农村 , 屋舍凋敝 , 教育资源极其匮乏 。 留下来的 , 只有37%能在千辛万苦之后高中毕业 , 对比城市那傲人的9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