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习惯

  在合肥 , 一批志愿者在默默地推动居民适应垃圾分类 , 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

  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习惯

  阅读提示

  在合肥 , 有很多志愿者正在从事着“前端的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工作 。 城管部门表示 , 这些做法必将形成一股合力 , 让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成为人人遵守的公共行为准则 。

  打包、称重、贴二维码、算积分……合肥市包河区临滨苑小区 , 来自“益童护绿”环保小卫队的志愿者袁青正在整理小区居民送过来的各种可回收垃圾 。

  这一天是临滨苑小区每月一次的垃圾回收日 。 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 袁青的想法很简单:“人们垃圾不分类的习惯毕竟由来已久 , 改变习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这个过程总得有人带头啊!”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 涉及前端、中端、末端多个层面 。 正进行垃圾分类推广工作的合肥城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 , 中端、末端的环节可以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快速提高垃圾分类收运与处置的能力 , 但改变人们的垃圾投放习惯 , 难以一蹴而就 。

  在合肥 , 有很多像袁青这样的人正在从事着“前端的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工作 。 城管部门也觉得 , 这些做法必将形成一股合力 , 让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成为人人遵守的公共行为准则 。

  小区妈妈“抱团”成立公益组织

  临滨苑小区“益童护绿”公益环保组织是小区内190多位妈妈“抱团”成立的 , 其倡导者罗兰是一位普通的全职妈妈 。 她们通过发动小朋友参与垃圾分类 , 带动整个家庭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

  “大家分工合作 , 写方案、做活动、准备物料、拉赞助 , 目的就是发动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 ”罗兰说 , 从最初只有五六个孩子 , 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190多名居民参与的团队 , 队伍在不断壮大 。

  垃圾分类志愿者利用晚饭前後时间走进居民家中面对面交流指导 , 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方法 , 讲解“积分兑换”激励措施 , 解答居民提出的分类难题 , 鼓励居民从自身做起 , 并努力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