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学说,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动力吗( 二 )

王阳明的学说,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动力吗

图:章太炎 因其本质在此 , 当现实环境发生变化 , 这些政治人物对阳明学的认知 , 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 。 以孙中山为例 。 如前所述 , 1905年的孙 , 曾将阳明学视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大功臣;但到了1919年 , 在《孙文学说》一书中 , 孙却公开否定了阳明学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 , 将二者视为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情: “日本之维新 , ……与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实风马牛不相及也 。 ” 何以如此?原因其实很简单 , 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后 , 孙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理论 , 也尚未成为革新的理论权威 , 还在行动中摸索道路 。 这个时候 , 他最需要的 , 是同行者对自己的摸索的认可 , 所以他肯定阳明学 , 肯定在实践中求知的“知行合一” 。 到了1919年 , 孙的三民主义已成体系 , 孙也已成为革命的理论权威 。 这个时候 , 他最需要的 , 是让革命党人信奉自己的理论 , 服从自己的指导 , 所以孙开始批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不符合“实践之科学” , 转而倡导“行易知难”、“中国之变法 , 必先求知而后行” 。 对此一变化的缘故 , 胡适洞若观火: “行易知难的真意义 , 只是要我们知道‘行’是人人能做的 , 而‘知’却是极少数先知先觉者的责任 。 大多数的人应该崇拜知识学问 , 服从领袖 , 奉行计划 。 ”⑦ 三、“平生俯首拜阳明”的诸多版本 最后再说一下东乡平八郎“平生俯首拜阳明”这个故事 。 东乡平八郎是日本海军名将 , 曾在对马海战中击败俄国海军 , 确立了日本在东亚的霸主地位 。 不同的传言中 , 他腰牌上的七个字是不同的 , 有说是“一生低首拜阳明” , 也有说是“一生伏首拜阳明”或“一生俯首拜阳明” 。 笔者目前所找到的这七个字的最早出处 , 是萧鸿钧1905年编纂的《日本政俗简要》 。 萧鸿钧是同盟会员 , 编书意在“使乡僻老幼识世界之进步 , 悟己国之可危” 。 他在书中说: “日俄之战 , 以小岛胜雄国 , 其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 , 即得力于阳明之学者……印章云:一生低首拜阳明 , 可知其志矣 。 ”

王阳明的学说,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动力吗

图:萧鸿钧 , 《日本政俗简要》 , 1905年初版 萧鸿钧在东京编纂此书 。 由此可知在日俄战争后不久 , 已有东乡平八郎与阳明学的故事在流传 。 这七个字还见于温州诗人黄光1912年的一首诗作:“岛民学派师中夏 , 小印高华具古情 。 不信请君看红篆 , 一生低首拜阳明 。 ”在诗的下面 , 黄光做注写道: “日本学派近趋阳明 。 伊藤博文印章刻末句四字 , 以示崇拜 。 ”⑧ 黄光曾游历日本 , 参加过同盟会的活动 。 他所听说的“一生低首拜阳明”故事 , 版本与萧鸿钧有所不同 , 主人公不是东乡平八郎 , 而是伊藤博文 。 1918年 , 中国翻译出版了一本由日本哲学家桑木严翼所著的《记忆力增进法:名家实验》 。 书中写道: “今人皆知阳明之学振兴日本 , 故日本军人有一生低首拜阳明之语 。 ”⑨

王阳明的学说,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动力吗

图:日本人桑木严翼等著《记忆力增进法:名家实验》 , 乐天修养馆 , 1918年 该书仅笼统说日本军人流传“一生低首拜阳明”之言 , 既没说具体是谁 , 也没说刻在印章或腰牌上 。 1923年 , 贵州修文县重修王阳明祠 , 由陈矩写了一篇碑记 , 其中提到: “盖王学传于东海日出之乡 , 莫不精究良知之理 , 知行合一之用 。 其后一战胜俄 。 西乡大将等多有佩一生低首拜阳明印章者 , 乃感文成之教能保其国 , 厥功伟矣!”⑨ 晚清时 , 陈矩曾随黎庶昌出使日本 。 在他的这篇碑记中 , “一生低首拜阳明”七个字有了具体的主人 , 但不是东乡平八郎 , 而是“西乡大将等” 。 西乡所指当是西乡隆盛 , 这里用“西乡大将等” , 当是指明治维新的诸多参与者 。 结合萧鸿钧、黄光两人的记述 , 在20世纪初 , 日本(至少是留日中国知识分子圈)应确有“一生低首拜阳明”七字流传 , 但这七个字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 却难以确定 。 一种较为合理的可能是:此说出自三宅雪岭等阳明学倡导者 , 他们将“一生低首拜阳明”的话安在维新元老身上 , 后来以讹传讹 , 有了伊藤博文、西乡隆盛、东乡平八郎等不同版本 。 到了1920年代 , 东乡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阳明”的故事 , 已在中文知识界流传颇广 。 192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聂氏家庭集益会记录》 , 内中记载 , 这户聂家人在家庭讨论会上 , 提到了东乡平八郎对阳明学的尊崇: “东乡海军大将者 , 中日、日俄两役之赫赫立功者也 。 尝铸一章曰:一生低首拜阳明 , 可想见其儒家之风度 。 ”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