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揭开通州“漕运古镇”张家湾古城墙里的秘密 原来皇上也不

随着日前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推进 , 再加上最近七号线的开通 , 张家湾作为“漕运古镇”的历史也被人们不断提及 , 到张家湾一带探幽访古的人也多了起来 。

古城墙@揭开通州“漕运古镇”张家湾古城墙里的秘密 原来皇上也不富裕。


古城墙@揭开通州“漕运古镇”张家湾古城墙里的秘密 原来皇上也不

古城墙@揭开通州“漕运古镇”张家湾古城墙里的秘密 原来皇上也不富裕。张家湾古城墙遗址和南侧的通运桥

如今的张家湾是通州东南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镇 。 很多人想象不到 , 张家湾在历史上曾是非常热闹的地方 , 民间曾有这样的民谚:“先有张家湾 , 后有北京城” 。 简单来说 , 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 , 张家湾见证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发展历程 , 尤其元代和明代 , 建设都城的众多物资 , 都是通过海运和漕运 , 到达张家湾 , 再从张家湾运送至京师 。 如此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 热闹和繁华是必然 。

古城墙上有多块明代字砖

现如今 , 张家湾还有不少遗迹 , 诉说着这里昔日的荣光 。 如果说相对集中的访古地 , 莫过于张家湾古城墙遗址以及与它紧密相连的通运桥 。

古城墙只剩一座城门 , 便是当年的南门 。 城门东侧 , 有一段数百米的城墙 , 它是在当年古城墙的基础上加以整饬保存至今 。 城墙北侧 , 有楼梯可登上城墙 。 夕阳西下 , 三三两两的村民靠在城墙下聊天 , 城墙脚下就是静静流淌的萧太后河 , 浸染了千年时光的苍凉和壮阔 , 笼罩着每个人 。

在城楼西侧 , 却是另外一种风景 , 有一段长约三四百米的古城墙 。 城砖剥落 , 墙体布满了杂草 , 与东侧的城墙相比 , 这段城墙显得残破不堪 。 如今 , 在墙体南侧一米左右 , 竖起了栏杆 , 对墙体略加保护 。

西侧这段城墙 , 除了最东头一段大约二米左右的红砖外 , 其他都是老式的方砖 , 而且颜色尺寸不一 。 砖块之间的填充物 , 并非近代出现的水泥(城门和东侧城墙的砖缝间都有水泥修补的痕迹) , 由此可以判断 , 这应该是当年的老城墙 。 突然灵机一动 , 在这段古城墙上会不会找到字砖呢?

我凑近了城墙 , 目光在每一块砖上停留 。 起初并未见刻有文字的砖块 , 走了大约三四米 , 突然在一块白灰色的砖上 , 看到了文字的痕迹 , 内心一阵喜悦 。 仔细辨认 , 最先认出的是时间落款:正德二年(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 , 正德二年就是1507年) 。 正文看不太清 , 只能依稀看出“直隶朱□□”等字样 。

顺着城墙往西移动 , 没几步 , 又发现一块字砖 , 这一次能认出更多内容:“化十捌□□上县补造” , 最初只觉得遗憾 , 错失了关键细节 , 后来发现了一块“成化十八年”的字砖 , 两者一关联 , 便可猜测 , 前面那块砖的文字是“成化十捌年□上县补造”(成化是明代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 , 成化十八年为1482年) 。

行至城墙中段 , 有更大的惊喜 。 在城墙顶部 , 有一块砖上刻着一行大字 。 拍照后发现 , 虽然字体很大 , 但文字并不是特别清晰 。 不过有了明代这些年号的线索 , 通过字形可辨认出“嘉靖”的字样 , 再通过软件对图片进行明暗的调整后 , 能隐约看出“十年”的字样(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 嘉靖十年是1531年) , 其他便难以辨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