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辣味始祖,又能治病防瘟的一种植物( 二 )
上图_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茱萸的文学形象 , 经历了从负面到正能量的特殊经历 。 先秦时期 , 楚国屈原的《离骚》中有:“椒专佞以慢幍兮 , 榝又欲充夫佩帷 。 ”诗人将花椒和茱萸贬低为恶草 , 认为君子不宜将其收入香囊 。 很明显 , 屈原是不吃辣的 。 随着重阳习俗的兴起 , 民间对茱萸的看法逐渐改变 。 三国时期的曹植在《浮萍篇》有云:“茱萸自有芳 , 不若桂与兰 。 ”茱萸形象由负转正 , 可以与桂兰媲美 。 在唐代 , 茱萸成为重阳节应景的标志物 。 李白的“九日茱萸熟 , 插鬓伤早白” , 表明九月茱萸成熟 , 重阳插花消灾 。 李峤的“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是把茱萸铺陈在席上 。 李乂的“捧箧萸香遍” , 说明民间有分享茱萸的传统 。 杜甫用“明年此会知谁健 , 醉把茱萸仔细看” , 抒发自己的不满和伤感 。 不过 , 最为著名的茱萸诗 , 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诗人完美地表达了乡愁和思亲的情绪 。
上图_ 辣椒 明末 , 辣椒出现在中国 , 动摇了茱萸的统治地位 。 辣椒的果皮中含有大量的辣椒素 , 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排名第一 。 与辣椒相比 , 茱萸“有小毒” , 不能多吃 。 清初 ,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地 , 民间广泛种植辣椒 。 据清末文文献《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 , 汤则多有之” , 相较嘉庆之前 , 四川还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 。 此外 , 随着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 , 宋元民间对疾病瘟疫的恐慌逐步弱化 , 开始追求延年益寿 , 因此 , 插佩茱萸不再是重阳节的主流 , 百姓赋予菊花“延寿客”的使命 , 逐步成为节日的主角 。 最终延寿客的风头压过了避邪翁 。
上图_ 山茱萸 茱萸的辛辣口感 , 凑齐了“酸、甜、苦、辣、咸”五味 , 成为中餐的经典口味 , 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 至今少数地方仍在食用茱萸 , 而茱萸的药用价值正在不断开发利用 。 尽管辣椒异军突起 , 坐稳了辣味一哥的地位 , 但茱萸辣味始祖的名声实至名归 , 它体现的文化基因 , 在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礼记•内则》《齐民要术》《本草纲目》《淮南万毕术》《西京杂记》《离骚》《清稗类钞》
推荐阅读
- 既是疫情始发国又是天然宿主国难逃病毒源发国结局
- 曾发动二战的日本天皇裕仁既是天皇,又是科学家。
- 疫情■疫情中的破茧新生:既是幸福也是幸运
- 吾之上联两幅——万元征下联
- 郑氏世代近百座坟墓都拆光了
- 春晚的这些台词“辣味十足”
- 特朗普既是美式拳手,也是太极拳手
- 『气候变化』威尼斯水灾的反思
- 『审计』督促审计整改全面落实 昆明市人大这场专题询问“辣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