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白大褂美容师“动刀动针”何时休( 二 )

之后邱欣在正规医美机构接受了眼袋切除手术 , 整个过程花费1个多小时 , 恢复期过后 , 她彻底告别了眼袋 。 “现在想想他们真是胡说八道 , 用那个仪器能把脂肪推出来?没有破口脂肪怎么可能出得来 。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部美容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克明介绍说 , 现在市面上正规的眼袋切除手术收费1万元到两万元不等 , 根据医生水平的高低会有些许浮动 , 消费者对过低或过高的价格应当保持警惕 。 而对于通过溶解脂肪达到去除眼袋的手段 , 王克明表示 , 确实有一种叫做“高温液化”的处理方式 , 用探头将脂肪溶解后通过血液循环代谢排出体外 , “但那是破皮的 , 美容院不能做” 。

非医疗人员打点滴 , 生美医美混合销售

美容院不能做的项目其实还有很多 。

『美容』白大褂美容师“动刀动针”何时休。邱欣受骗的美容院处在商业区 , 那里高楼林立 。 采访人员走访后发现 , 不少写字楼里都有写着“美容院”或“皮肤管理”的店面 。 采访人员挑选了其中一家网评分数较高的美容院 。 这家店铺面积不大 , 门口摆放着各式美容产品和护肤品 , 穿过接待厅 , 内室有4个房间 , 一间为面诊室 , 另外3间为美容室 , 摆放着一或两张小床 , 床周围放了多台不知名的仪器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注意到 , 其中一间美容室里有一个输液架 , 上面挂着一瓶不知名的液体 , 美容师介绍说 , 这里面是美白针液 , 打了可以使全身变白 , 许多顾客都打过 , 效果不错 。

没过一会 , 一位年轻的顾客进入了房间 , 她躺上床盖好被 , 伸出一只手 , 为采访人员介绍项目的美容师随即走过去为其打针输液 , 这位顾客神情自若 , 另一只手拿着手机不知在浏览着什么 。

而在美容院人员与伪装成顾客的采访人员交谈的过程中 , 采访人员有意透露了对于自己外貌的不满 , 该店店长听后取来一张单子 , 表示这是最近店里的优惠活动 , 1万元就可以做包括超声刀、皮秒、强效补水在内的10个项目 , 据称所有项目总价值达9万余元 。 为说服采访人员购买这些项目 , 店长更表示可以帮采访人员再申请一个美容项目 , “这些项目有的要到另外一个店里去做 , 我们的机器都是进口的 , 这个价格真的是超值了 。 ”但当采访人员表示项目太多记不住 , 想要给单子拍一张照片回家考虑的时候 , 店长拒绝了这个请求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超声刀、皮秒等项目属于医疗行为 , 一般美容院没有操作资质 , 超声刀项目更是从未获得中国食药监总局的注册审批 。 市场上存在机构更换名称售卖 , 打擦边球的现象 , 这属于违法行为 。

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 ,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 ,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不得开展诊疗活动;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 , 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 但采访人员查询后发现 , 这位美容师未取得医师资格 , 这家美容院的经营范围也仅限日用品、化妆品、美容和理发 , 不具备医疗从业资质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分辨这些叫法多变又听起来科技感十足的项目 , 并不容易 。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建议 , 对于“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 , 可以简单理解为“开刀扎针”和“涂脂抹粉”的区别 , 一旦发现为医疗美容项目 , 必须查验相关部门核发的各项资质 , 包括机构、人员和项目 , 缺一不可 。

被曝光后搬家 , 改良话术继续骗

常言道 ,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 可有些美容院并没有这样做 。

2019年年底 , 北京电视台报道了一起涉及金额近40万元的医美纠纷案 , 事件中的张女士由单纯想做眼袋到慢慢被推销了价值上万元的其他项目 , 之后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变年轻的迹象 。 通过咨询她发现 , 所做项目不但无效 , 她还被违规进行了医疗操作 , 不仅如此 , 对方还为同一个项目编造了两个名称 , 收了张女士两份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