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深汕系首创 南京欲“扩张”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多地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深汕系首创 南京欲“扩张”》,来源是:澎湃新闻。//本文由热心网友[希望自己变得苗条点] 投稿。

多地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深汕系首创 南京欲“扩张”.www.jiangsulong.com//本文由热心网友[人事科长文] 投稿。


多地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深汕系首创 南京欲“扩张”//www.jiangsulong.com//本文由热心网友[只爱陌生人] 投稿。来源是:澎湃新闻

多地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深汕系首创 南京欲“扩张”

多地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深汕系首创 南京欲“扩张”//www.jiangsulong.com//本文由热心网友[只爱陌生人] 投稿。来源是:澎湃新闻

多地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深汕系首创 南京欲“扩张”

  一种特殊的地方合作区域模式正在全国多个地方徐徐展开。

  近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南京经开区管委会”)网站发布消息称,2019年12月24日傍晚,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与涟水县人民政府签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水特别合作区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将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和设立运作平台,在涟水空港产业园合作共建2平方公里的“特别合作区”,打造“涟水交净地、南京做产业”的新型园区合作模式。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作为广东省最早探索设立的特殊的地方合作区域,“特别合作区”旨在以先富带动后富,解决个别城市发展滞后的问题,深圳、汕头共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更是被媒体称作“飞地模式”崛起,现已有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等多个省份的多个地区开始逐步探索。

  随着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城市正通过这种方式,探索实现产业外溢和共赢的新渠道。

  南京“扩张”

  南京经开区与涟水县近日官宣共建的“特别合作区”,是在江苏省内“南北挂钩”、宁淮合作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促成的合作之一。

  南京经开区管委会网站去年12月25日发布的消息显示,2019年12月24日傍晚,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与涟水县人民政府签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水特别合作区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将共同组建管理团队和设立运作平台,在涟水空港产业园合作共建2平方公里的“特别合作区”,打造“涟水交净地、南京做产业”的新型园区合作模式。

  消息称,南京经开区主导园区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轻资产型项目配建标准化厂房,在南京经开区的重大招商活动中安排涟水招商专项活动,为涟水提供招商项目咨询和产业基金协作,为涟水招商队伍的培养提供支持等。

  澎湃新闻注意到,仅2019年一年,南京就有多个地区或已成立或着手打造所谓“特别合作区”,一些合作意向已扩展到周边省份地区。

  据《新华日报》报道,去年7月27日,南京与淮安共建的“宁淮特别合作区”在淮安盱眙揭牌。报道称,江苏省开始探索以“特别合作区”的模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也是江苏以开创之举突破“行政区经济”,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一个月后,“江宁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南京江宁区将和安徽马鞍山博望区着手打造“特别合作区”,将把产业园区建设与交通互联互通作为第一要务,让“特别合作区”建设成为博望融入南京一体化的“先手棋”。

  事实上,早在去年1月25日,《新华日报》头版文章发布了关于提升南京首位度的报道——《争先进位,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该报道就特别提到,在句容、溧阳、仪征等毗邻地区探索设立“特别合作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已经为南京“扩张”埋下了伏笔。

  深汕首创

  “特别合作区”说是新路径,其实概念多年前就已提出,并已有实践成果。

  2011年2月,广东决定在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辖区总面积达468.3平方公里,由深圳市和汕尾市共同运作,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

  澎湃新闻注意到,由于规划未明确、体制未理顺等原因,深汕特别合作区一度陷入停滞,直到体制机制升级调整后,情况才开始转变。

  2017年9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要求深圳市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全面主导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责任,按照“10+1”(深圳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确保合作区在新的体制机制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尽快做大做强。

  2018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体制机制也明确调整为今后合作区的经济社会事务将由深圳全面主导,合作区正式成为深圳第“10+1”区(深圳10个区和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据《南方日报》报道,截至2019年11月底,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3%;深汕特别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共89个,其中已投产项目23个,已动工建设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超过490亿元,将提供6.3万个就业岗位。在不改变行政区划范围的前提下,实质上扩大了深圳的城市空间,拓展了特大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有媒体评论称,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率先作出突破,不但推动了广东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而且为全国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