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高校教育的开创者马相伯专栏

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 代表清廷参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9 2019-10-04 关注 马相伯 ,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那年他出生在镇江一个家境殷实的天主教家庭 , 所以他先接受了天主教教育 , 然后才学习儒家经典 。 十一岁那年 , 马相伯拿着偷偷攒下的钱离家出走 , 用十一天到达上海 , 进入一家培养神职人员的学校-徐汇公学就读 。 很快 , 马相伯在崭露头角 , 精通八国语言 , 法租界很希望他过去做事 , 马相伯说“我学法文是为了给中国用 , 而不是为了给法国人服务” 。 十四岁时 , 马相伯成为助教 , 三十一岁成为徐汇公学的校长 , 但很快 , 因为和西方管理者的文化理念不同 , 马相伯和弟弟马建忠离开了教会 。 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早已慕名马氏兄弟 , 便招募他们搞洋务运动 。 接下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 比如去高丽担任新政顾问、抵押赎回招商局轮船、为海军筹款等均让马相伯受尽责难 , 当然最被国人所知的肯定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 从此以后 , 马氏兄弟几乎坐实了汉奸之名 。 马相伯没想到 , 自己一事无成也就罢了 , 居然还成了千古罪人 。 马相伯早在赴美公干时 , 就考察了几所大学 , 他深刻的意识到“自强之道 , 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 , 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 。 他将从兄长那里继承的三千亩田产全部捐给耶稣会 , 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 。 并且立下字据“自献之后 , 永无反悔” , 以此为投名状 , 1897年重返教会 。 马相伯书法 1901年秋 , 时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的蔡元培找到马相伯说要跟他学拉丁文 , 马相伯说:"你都中年了 , 一个人学没什么用 , 要学就多找些人来学 。 ”蔡元培马上挑选了二十四个青年才俊 , 其中有黄炎培、李叔同、邵力子等 , 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来头 , 学习班名气渐大 , 学员也越来越多 。 1902年发生“墨水瓶事件”爆发 , 学生闹起了学潮 , 导致一百多学生集体退课 。 马相伯情急之下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 , 创办震旦学院 , 这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 时年六十三岁的马相伯为学校定下原则:崇尚科学 , 注重文艺 , 不谈教理 。 梁启超听闻办校一事说“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 , 吾喜欲狂 。 ”于右任因写诗讽刺了慈禧 , 遭通缉 , 潜逃前来报名 , 马相伯亲自架舟相迎 , 于右任化名刘学裕入读 , 于右任后来为马相伯撰联“生我者父母 , 育我者先生” 。 1905年 , 耶稣会想将震旦学院改成教会学校 , 学生哗然 , 集体退学 , 看到学生们密密麻麻的退学签名 , 老马老泪纵横 , 决意抗争 , 在张骞、严复等人的支持下 , 马相伯筹建复旦公学(其义有二:“日月光华 , 旦复旦兮”“光复震旦 , 恢复中华”) , 中秋节 , 正式开学 。 1908年 , 震旦学院迁址卢家湾 , 马相伯不计前嫌 , 捐款四万元、土地八处 , 帮助办校 。 1912年 , 马相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市长 , 袁世凯将其接到北京 , 想用他的名声笼络社会精英 。 后来马相伯看透袁世凯的称帝野心后 , 痛斥道:“天下之大盗 , 莫大于君主 。 ”随后隐居在上海 。 不问世事 。 于右任书法 “九一八事变”后 , 九十二岁的马相伯破门而出 , 从1932年11月起 , 连续四个月发表十二次国难广播演说 , 大声疾呼:“耻莫大于亡国 , 战绥死亦犹生 。 ”“西安事变”爆发后 , 于右任向马相伯求教 , 九十七岁的马相伯回电“兄弟阋于墙 , 外御其侮 , 请释中正 , 一致抗日 。 ”蒋介石出来后 , 马相伯也写信给他要求释放政治犯 , 一致抗日 。 上海沦陷后 , 马相伯移居桂林 , 后应于右任之邀前往重庆 , 为避战事绕道越南 , 又因病滞留谅山 。 1939年4月6日马相伯百岁寿诞 , 全国各地和有关团体都举行遥祝百龄典礼 。 病重时他曾说:"我只是一只狗 , 只会叫 , 叫了一百年 , 还没有把中国叫醒!"10月20日 , 他得知湘北大捷 , 兴奋异常 , 一夜未睡 , 导致病势加剧 , 11月4日溘然长逝 。 噩耗传出 , 举国哀悼 。 再后来 , 随着历史的演变 , 震旦学院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复旦公学改名为复旦大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