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三年脱贫”目标两年完成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吴中区“三年脱贫”目标两年完成》。//本文由热心网友[永远18岁的我] 投稿。


吴中区“三年脱贫”目标两年完成

本文标题:吴中区“三年脱贫”目标两年完成

(小编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吴中区“三年脱贫”目标两年完成)

昨天,吴中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透露,自2018年启动新一轮薄弱村帮扶工作以来,全区25个市级薄弱村、18个区级薄弱村均大幅超过脱贫标准,“三年脱贫”的目标在两年内提前完成。

去年,吴中区启动第五轮相对薄弱村帮扶,通过一位区领导、一批机关单位、一个先锋村和一批企业商会这“四个一”帮扶挂钩模式,联合推进薄弱村帮扶工作开展。目前,25个市级薄弱村实现村均稳定收入410万元,大幅超过250万元脱贫标准;18个区级薄弱村实现村均稳定收入480万元,大幅超过350万元脱贫标准。

吴中区高质量完成薄弱村脱贫目标,除了“四个一”帮扶挂钩模式外,通过市区两级选派的第一书记,也为薄弱村发展注入强劲血液。

王镇由市委组织部选派到东山镇新潦村任第一书记,主要任务是借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为当地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今年,东山实施内塘退养整治工作,正是需要新的技术力量介入的时候。

经过3个月的实地调研,王镇发现,虽然螃蟹不能养殖,但新潦村还有一个特色是莼菜。于是,他迅速在村内成立了博士工作站。由于内塘退养后,很多村民对果蔬种植并不了解,博士站的成立,犹如雪中送炭,为他们的转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吴中区还创新帮扶举措,激发薄弱村内生动力,以项目建设为引领,秉持自主、抱团、长效发展原则,全面提升薄弱村自我造血功能。其中,薄弱村最多的金庭镇利用区级土地指标有偿使用政策,实施“三优三保”项目,已落实土地指标868亩,40%收益投入区产业基金,预计每个薄弱村年均增收100万元以上的分红收入。同时,吴中成立全市首家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众联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有限资源,发挥集聚效应,促进集体经济薄弱环节补短拉长。如今,第一期入股资金1300万元已到位,已签订投资合同,年回报率预计超8%。

下阶段,吴中区将根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求,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持续巩固、扩大、提升脱贫成果,为奋力谱写全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政策,明年吴中区在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将继续给予倾斜和支持。区财政每年预算3500万元薄弱村专项转化资金高效运作,激励薄弱村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为实现持久脱贫夯实根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