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韶关:以项目为抓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 )

  增进民生福祉??加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

  位于韶关新区的韶州中学依托广东北江中学教育资源 , 占地面积131亩 , 拟设立42个教学班 , 其中高中年级24个班1200名学生 , 初中年级18个班900名学生 。 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6月竣工 , 当年8月交付使用 , 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市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 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优质公办学位 。

  韶关学院医学院迁建项目一期建成后 , 按国家标准可满足4500名本、专科在校生学习和生活 , 实际可容纳、服务约6000名师生 , 计划于2022年8月建成交付使用 , 建成后将补齐韶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 , 是推动韶关市高等教育“3本3专”或“1本5专”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

  整合韶关市铁路医院与市第三人民医院资源的韶州人民医院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设 , 配置床位800床;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将推进医院在医疗、科研、管理、保健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标杆作用 , 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新的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后可提供500个住院床位 , 门诊日接待量预计达到2000人次 , 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 , 着眼于群众所需、所盼 , 韶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冲锋在前 , 示范带动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 ,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 , 开花结果 。

  今年1月15日 , 韶关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 , 面对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 , 必须切实扛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 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长抓的韧劲 , 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抓破解 , 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落实 , 奋力把韶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

  真抓实干!就这样啃下了韶新高速、松山职业技术学校拆迁、韶州医学院搬迁等一批“硬骨头”工作 , 办成了全面拆除破旧泥砖房、大丹霞生态经济圈、红色教育基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恢复铁龙镇建制等一批大事 , 这一系列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的建设 , 将不断提高韶关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狠抓项目落地??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韶关」韶关:以项目为抓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2月26日 , 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项目(以下简称“南方试验场”)正式动工 。 该项目是广汽集团和韶关市产业共建项目 , 总投资21.5亿元(不含实验室和设备投资31亿元) 。 据介绍 , 南方试验场是国内首个兼容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智能网联及无人驾驶测试汽车的试验中心 , 各项指标、性能参数、道路丰富程度及试验吞吐量方面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按照规划 , 南方试验场首期预计2023年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 , 第二期项目2026年竣工验收 , 建成后预计将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 , 2023年运营初期营业额预计为2.5亿元/年 , 2031年营业额可达10亿元/年 , 项目带动总收入可达20亿元/年 , 创造税收3亿元/年 。 该项目的落地建设 , 将加速韶关打造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配套区 。

  位于韶关新区芙蓉山南麓、武警指挥中心北侧的“小石背窝”地块 , 占地面积104亩的韶关红色教育基地经过半年多的“酣战” , 该基地的8栋单体建筑均已完成封顶 , 基地主体结构已于12月19日顺利通过验收 , 将于2020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 是韶关打造成全省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播高地、红色旅游首选地的重要载体之一 。

  制造业优雅“蝶变” 。 韶关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 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 , 大数据成绩喜人;华韶数据谷、华南数谷大数据中心、广东移动5G智慧城市及大数据产业等项目落地建设 , 广东联通BPO项目投入运营 , 投资规模达111亿元;供能供水项目建设提速;3个能源项目建成投产 , 500千伏韶关北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 推进南水水库供水工程 , 为全市生产生活提供“放心电”“放心水” 。

  韶关全市项目遍地开花的背后 , 是韶关市委、市政府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 , 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引进落地、动工建设和投产达效 , 引领韶关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大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