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师大于丧父?因此不回家料理生父的后事可能不妥
丧师大于丧父?因此不回家料理生父的后事可能不妥 撰文丨墨黑纸白 一、过往的文字 , 往往能让我们思考更清晰 近来不知为何特别喜欢读人民日报关于过往的文字 , 以前纸白君可能是远离的 , 近日细读才发现有很多记载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推敲下的 。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最为重孝的国家 , 孝有时候能成为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 有时候却也可有可无到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概念 , 这种两极化是纸白君极惊诧的 。 于是在一个过往的文字中 , 纸白君看到一个人 , 他的父亲和他的老师差不多同一时间去世 , 但是他选择全程操持他老师的丧事 , 错过了他父亲的丧事 。 纸白君遥想到张居正 , 身居高位 , 同时处理变革中的明王朝巨细事物 , 但因为被夺情而招致全同行的抵制 , 直到现在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他无法抹去的黑点 。 当然我们不再是王朝时代了 , 这样的事可能显得无所谓了 , 但我们还有家庭文化 , 还有父母子女之间浓厚的亲情 , 我们就需要思考我们是否需要孝文化? 这个人为什么会如此呢?人民日报相关资料原话说 , 他很小就不满他父亲的“独断专行” , 而他的父亲也骂他:“好吃懒做的败家子 , 不忠不孝的东西……” 这个父子关系确实有点剑拔弩张 , 但家庭矛盾远不该会是一辈子去铭记 , 甚至就此而隔断所有情分的 , 不然生日不知为何庆祝 , 诞辰也不知为何被后人缅怀 。 二、每个人都有和父母的叛逆期 , 但叛逆期限不该是永远 在纸白君看来 , 即便是低产家庭也要有一定对子女的严格要求 , 动手打孩子是纸白君决然反对的 , 但并不代表不打孩子就无法给孩子输入健全的人格 。 更何况是中产家庭?无论是过去的中产家庭 , 还是现在的中产家庭 , 对孩子更有一定的要求 , 对孩子在性格上有一定的锤炼 , 对孩子在金钱上有一定的培养 。 这都是利于孩子成长的 , 纸白君也被父母说过不孝 , 但那只是父母的气话 , 在纸白君年少叛逆的时候 , 但这个事你能记一辈子吗?父母会记一辈子吗? 不会的 , 到现在纸白君与父母的关系都很和谐 , 他们现在只期待纸白君早点结婚生子 , 而纸白君在安排好人生的道路后也会尽快满足他们的愿望 。 但对于有些人可能是不一样的 , 不仅当时记得 , 后来记得 , 一辈子都记得 , 无法释怀 , 甚至因此而泄愤在更多类似的人身上 , 这不是个好的行为方式 。 凤凰新闻这两天有篇信息说:“长工比他吃得好……”另外也有一篇文章谈到:“富甲一方的父亲 , 不让他懒惰 , 给长工吃鸡蛋 , 但却不给孩子们 。 ” 三、懂得心疼父母的人 , 确实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这在纸白君看来并未为富不仁 , 对工人他厚待有佳 , 对待孩子则是言传身教 , 让孩子们学会对为自己工作的人和善 , 对财富的来之不易从小认知 。 这算是一个坏的事坏的人吗?但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很多企业主都是对为自己工作的人不屑一顾 , 甚至一些高高在上的单位也都对工作者不屑一顾 。 这是好的事吗?这是好的人吗?而让孩子们从小一点钱都不花肯定对孩子的金钱意识是不好的 , 但对于那个年代来说 , 金钱本来也是少有人有的 , 时代局限 。 那么是这个父亲太过独断专行了吗?或者说很多类似于这个父亲的人都很独断专行吗?似乎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 而他们这些人本也是穷苦出身 。 知道心疼自己父母的人 , 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不仅是正能量 , 而且也是极度要去宣传的高光人物 , 不知道心疼自己父母的人 , 怕人生无未来可言 。 昨晚一位读者与纸白君交流 , 谈到她的一个中产亲戚家的孩子 , 涉赌赌光了家财 , 赌进了牢狱 , 然后找她帮忙 , 她也很无奈 , 她说这怎么帮? 是帮忙还赌债?还是帮忙捞人?这都不现实 。 一个孩子无心疼父母之心 , 基本上也就是要与社会 , 与他人 , 与世界决裂了 , 这样的人应该远离而不是膜拜 。 而这样的人带来的不只是自己的人生陷入困顿 , 还会让自己的亲人陷入生存困难 , 也让自己的亲戚们陷入尴尬境地 , 闻之伤心 , 闻之也气愤 。 四、一个人的出生到故去 , 只对能思考的后人有意义 一个人从出生到故去 , 留下的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又会留下怎样的影响?在其故去之后都化作了尘土 , 故事和影响只对有能思考的后人们有意义 。 至少纸白君看到的是 , 为人父母的 , 应当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从思想深处开始 , 而非表象化的 , 否则不仅会让自己的孩子一无所成 , 还有可能危害社会他人 。 而为人子女的 , 也应当体谅父母们的不易 , 他们生存不易 , 他们奋斗不易 , 他们思维有时候跟不上社会的变化会产生很多变故 , 但这不是你有资格轻视的 。 我们的社会如果能坚定的进步 , 一定是人与人不断的和解 , 人与人不断的相互促进 , 人与人不断的相互成就 , 而非人与人的相互仇视、相互侵害 。 在大多数正常的社会 , 是非对错是在逻辑思考中更为缜密有益 , 而非在他人引导中产生是非对错 , 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 而非被引导的小写人很重要 。 2019—12—26落笔于墨辩閣 微信私人号:mhzb726 微信公众号:moheizhibai723
推荐阅读
- 『粮食』全省粮食库存“家底丰厚” 长期保持产大于消、供大于需状态
- 看不懂的5G套餐用户数。用户数大于手机?
- 中药参与率大于90%、有效率89%,算特效药吗?
- 「美联储」日本执政党政策负责人:应对疫情的降息幅度应大于金融危机时期
- 开放式小区弊大于利!
- 核减:一个意味深长的大词
- 堂堂钟南山院士怎么会力推弊大于利的核酸检测盒呢
- 「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存废遭热议 改革之声大于取消意见
- 贾冀豫_思想家的作用大于科学家有文作证
- 质疑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