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上映 展现工匠精神
中新网12月6日电 由吕侯生总顾问、王宝玉总策划、孙建铎策划、王献青编剧、张惠民总监制的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今日上映 。
[中国新闻网]《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上映 展现工匠精神。
----[中国新闻网]《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上映 展现工匠精神//----
剧照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 , 由李正伟导演 , 白志迪、吴迪、孙苏雅、恩美主演 , 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 , 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 , 一路骑行、克服困难 , 终于和老朋友汇合 , 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 。
影片故事横跨几十年 , 围绕“红旗渠”讲述 , 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 , 有着“人工天河”的美誉 。 “削平1250座山头 , 架设152座渡槽 , 开凿211个隧洞 , 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 , “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 , 宽3米的墙 , 可纵贯祖国南北 , 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这条建国后修建的人工水渠在当初修建时就创造了一系列壮举 。
[中国新闻网]《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上映 展现工匠精神。 这条水渠是在云雾缭绕的太行山山腰上硬生生凿出来的 , 当年的修渠民工在峭壁高耸的山顶 , 腰系大绳 , 下到山腰 , 再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渠线 , 并在坚硬的石英岩构成的悬崖上抡锤打钎 , 劈山凿石 , 红旗渠之险 , 可见一斑 。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建设的红旗渠 , 不仅经受了50年历史工程质量的检验 , 也为林县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 , 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
值得一提的是 , 电影并没有进行一板一眼的说教 , 而是很多时候通过一些爷孙之间诙谐幽默的对话和情节展开 , 充满趣味性 。 “石头哥、铁锤、叶儿、水蛋儿、栓柱……”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性格迥异、有血有肉 , 相信观众看完电影一定会对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
推荐阅读
- 史笔如钢:中国教授提出2个疑点,或真有他人参与,BBC称兵马俑有希腊人手笔
- 『老谭世界百态』西方不说话了,中国战胜新冠投入了多少资金?专家说出一组数字
- 中国网科技@撤出液晶面板生产,三星将关闭两座工厂
- 「小飞猪的防务观察」蛟龙600需加快研制,西昌大火表明中国急缺灭火飞机
- 『强国兵器』中方协同美方开发AI工具,英国人:只有中国能做到,抗疫强力辅助
- #即科技#107国赞同票作废!,想“加入”联合国?中国使用一票否决
- 【台海网】美官员攻击中国成瘾!华春莹强势回应:这锅你甩不掉
- 「万域」晨光文具陈湖雄:造一支中国人自己的好笔
- 「晓卫双」泰国转身就卖给了美国?官方终于出面回应,中国捐的口罩刚落地
- 即科技■决定权掌握在中国手,?联合国五常将变六常?此国获美俄一致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