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锡为原点展望“世界的江南”

江苏龙网:

  江南好 , 真个到梁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用最简约的诗句 , 道出无锡在江南、以及在江南文脉中的地位 。 无锡作为东道主 , 通过两届江南文脉论坛的举办 , 进一步增强了这座城市扎实推动江南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责任担当 。

  这场有关江南的学术盛会、思想盛宴、文化盛事 , 从去年探讨揭示江南文脉的精神标识和思想精髓 , 到今年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时代价值 , 把传承发展地域文化与推进实施国家战略结合 , 把历史、当下与未来贯通 , 将对更好发挥江南文化的精神凝聚效应、更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更好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生意义非凡的促进作用 。

  在无锡寻找江南文脉的源头活水

  无锡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 也是江南文化的坚定传承者、积极传播者 。 泰伯奔吴的尚德文化、声声入耳的理学文化、富民强国当以工商为先的工商文化 , 无锡历史文化中自成一格、独具特色的品性特质 , 构成了江南文化的重要元素 。 与此同时 , 身处江南文化的坐标系中 , 无锡人民温文尔雅、刚勇坚毅、敢为人先等精神品格 , 深深镌刻在无锡的文化基因之中 。 千百年来 , 江南文化在这里绵延传承 , 铸就了无锡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美誉 。

  乡音乡情最醉人 。 作为无锡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庆柏提出 , 无锡文化领江南文脉之气;清华大学教授、无锡籍学者彭林认为 , 论坛的举办为无锡提供了一个机会——全盘梳理文化根脉 , 唤醒大众对无锡文化的温情和记忆;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沈卫荣也感慨 , 离开家乡无锡40年 , 曾一度迷失了精神家园 , 而家乡的美景最能令心灵沉静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江南文脉论坛为研究和传播江南文化搭建了一个高端平台 , 它之所以一呼百应 , 吸引海内外4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无锡 , 正是因为江南这座富矿有着挖不完的宝藏 。 他们不断剖析和丰富江南这门学问的肌理 , 洞悉历史深处的经验 , 寻求时代疑问的答案 。

  交响曲《大江南》大气磅礴 , 主题片《江南文脉·诗词》意境优美 , 大型沉浸式演出秀·江南如诗如梦 , 还有国际海报邀请展、江南民间工艺展、江南扇文化展、纪念钱松嵒诞辰120周年特展等 , 论坛期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出一幅江南文脉的清明上河图 。 嘉宾们纷纷感慨:这是一场最有温度的抵达 , 这是一场属于江南人的盛宴 。

  达成无锡共识 , 发出无锡倡议

  苏湖熟 , 天下足 。 历史上 , 江南就以发达的经济和人文称雄 , 而如今江南又与当代语境中的苏浙沪皖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有着大部分的融合 , 在整个国家经济、文化框架中的意义举足轻重 。 毫无疑问 , 正是江南文脉构成了长三角的共同地域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 , 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表达和传统资源 。

  著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资深教授华生提出 , 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率先发展能为中国社会在21世纪的经济、政治、文化转型提供模板和启示 。 江南文脉在近现代文明以来的变迁、丰富和延伸还有待人们去发掘 , 至于如何传承其精神、发展其精华、繁荣其支脉 , 再续璀璨辉煌 , 更是我们当今江南人的责任 。

  正如华生所说 , 以江南文化为纽带 , 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共识 , 促进各领域互动合作 ,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 是长三角各城市肩负的共同使命 。 去年 , 作为首届江南文脉论坛的活动之一 , 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圆桌会达成了江南文化研究无锡共识 , 这标志着长三角在文化领域深度合作的进一步推进 。

  今年 , 在尚德江南分论坛上 , 苏沪浙皖又共同发出《创建长三角文明城市群无锡倡议》 , 努力让文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突出标识和鲜明气质 。 此外 , 苏沪浙皖社科联和学术界代表还在圆桌会上达成共识 , 将共建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 , 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和理论支撑 。 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全面共识和现实路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