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故事( 二 )

宋如芬珍藏的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部分拼接)

看着升起的五星红旗 , 在人群中的宋树信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 。 10月2日一早 , 他就跑到报刊亭购买了一份《人民日报》 , 头版中央就是国旗升起的图片 。 这份报纸被保留至今 。

开国大典后 , 这面国旗又在天安门前飘扬了一年多时间 。 到1951年 , 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它交拨 , 现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故事//---- //

宋如芬在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看到父亲参与监制的国旗实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 , 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挑选馆藏珍品 , 推出“屹立东方”展 , 其中就有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按电钮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

在这里 , 宋如芬第一次见到父亲参与制作的国旗实物 , 激动落泪 。 虽然历经风雨 , 这面国旗已经有些磨损、褪色 , 但仍然闪耀着光辉 。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故事//---- //

国旗长4.6米 , 宽3.38米 , 旗面用五幅红绸拼接而成 , 五星部分用黄缎制成 。 “黄缎子一看才一尺多宽 , 做大五角星的长度不够 , 所以必须要接一个角尖 。 上级接到了这个实际情况 , 就经过讨论 , 允许拼接 。 ”宋如芬回忆 , 在自己十几岁的时候 , 第一次听父亲说起参与制作国旗的事情 , “他对这面国旗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 。

2003年父亲去世后 , 宋如芬一直在从事传承国旗故事的公益宣讲工作 , “我愿把这个光荣的历史传承下去 , 让我的下一代 , 让更多人清楚国旗的历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