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忘记了电影,记住了英雄( 三 )

纵观世界影史 , 火灾类的佳片并不少 。 韩国的《摩天楼》、美国的《勇往直前》、日本的《等救火的日子》等 , 都是“最美逆行者”的篇章 。 为何观众为《烈火英雄》洒下最不吝啬的眼泪?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有些泪水 , 或许是电影的升格镜头、背景音乐带出的情绪 , 但有些不完全是 。 ”他一直推崇“共同体美学”的概念 , 认为这种贴近中国观众的现实感、真实感是国产电影让人认同、满足观众深层次感情需求、心理需求、价值观需求的最有效最有利的武器 。 “并且 , 这样的武器 , 永远是好莱坞大片拿不走的 。 他们的影片再酷炫 , 一定程度上也是‘于我如浮云’ , 无法打动内心深处的情感 , 无法与我们建构起基于价值观层面、思想层面的共同体美学 。 ”

《烈火英雄》里 , 细抠了几对父子 。 江立伟因过失造成队友牺牲 , 连自己的儿子都对他心存芥蒂;马卫国处处优秀 , 却始终难以等到当军人的父亲一句夸赞 。 这两种父子关系 , 浓缩了东方式父亲的含蓄、深沉、严苛 。 再以人群的奔逃为例 , 江淼的母亲四下寻找孩子 , 遇上孤立无援的孕妇 , 母亲决定暂缓找孩子 , 救人第一 。 意外并幸福的是 , 她在送孕妇到达医院时 , 见到了她的孩子 。 那一刻 , “与人为善 , 天地自宽”的美德既是中国人世代信奉的 , 又具有如此真实朴素的催泪力量 。

一则采访视频里 , 消防员们被问及最深的牵挂 , 他们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我最怕孩子长得太快 , 我来不及陪他 。 我最怕父母老了 。 ”

家国情怀于中国观众 , 是这样长久生效的情感磁场 。 多了几分家国情怀 , 暑期档可以像烈火一样燃起来、旺起来 , 中国电影同样可以 。

(责任编辑 :欧云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