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90岁老兵实现心愿:穿上军装对国旗敬个礼( 四 )

  复员·深藏功与名

  战争结束后,孙运华在1954年复员回到了沭阳老家,被安排在湖东粮管所,此后又陆续干过其他基层工作。对于工作安排,他从没向组织提过要求。老人还当过厂长,那是辖区居委会办的编条厂。所谓的厂长,其实也就是业务员,因为厂里根本没几个人,“我在东北呆过好几年,在那边有不少熟悉的战友,能够买到木材和原料。”那些年,这个居委会办的小厂每年能创造约10万元的利润。

  在这个厂子里干了十几年后,厂子倒闭了,而此时的孙运华已经是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了。因为档案找不到了,那些战争岁月的荣耀在平常的日子里隐匿了光芒。没有人知道,孙运华精心收藏的布袋里,有他珍藏一生的三枚勋章和一本立功证明书——盖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车第六团政治处”红色印章的三等功立功证明,时间是1953年7月6日。那三枚勋章分别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1953年10月25日赠的“和平万岁”勋章,一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1951年赠的、印有毛主席头像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还有一枚是写着朝文、正面是一个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军功章”。

  老人把三枚勋章和立功证明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我后来跟着儿子搬了几次家,许多老照片都找不到了,只有这些勋章和立功证明,我一直好好保存着。”

  老人偶尔会和家人说起以前的战斗经历,但从不让家人找组织提任何要求。即使生病了,老人也不去住院,自己去药店买些药吃,实际上他要是住院看病,费用是可以全部报销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经典歌曲时常在孙运华家中响起,在这无比熟悉的旋律里,老人精神振奋,两眼炯炯有神,表情坚毅,“几十年了,这首《我的祖国》我百听不厌。每当旋律响起,我总是心潮澎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