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一生为通信技术创新不停歇( 五 )

  在听说玻璃丝(光纤)能够通信后,赵梓森急切去湖北省图书馆查找资料,仔细研究,初步认可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 。 后又通过留学科学家钱伟长等人打听到,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在研制光纤通信技术并取得初步成功 。 赵梓森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决定开展光纤通信研究 。

  1974年8月,在历经长时间深入研究后,赵梓森提出石英光纤通信技术方案 。 方案遭到许多权威专家的质疑,小小玻璃丝可以通信?简直是天方夜谭 。 质疑声中最主要的观点是,光信号经光纤传输后,由于吸收、散射等原因引起光功率减小,影响传输距离或中继站间隔距离,导致通信传不远听不清 。

  赵梓森却坚信自己的判断 。 他坚持研究发现,光纤玻璃的损耗并非必然,而是由过渡金属离子产生,如果将其含量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吸收损耗就在10dB/km以下,再改进拉丝工艺和热处理技术,损耗就会降到更低,对光传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