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岂容弹窗广告再“霸屏”
[]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收集用户信息 强制用户浏览 不让用户关闭 岂容弹窗广告再“霸屏”!(网上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岂容弹窗广告再“霸屏”//----[ http://www.caoding.cn]
一些App利用用户上网浏览记录、定位、基本身份信息等要素 , 实行广告精准推送 。 曹 一作 新华社发
“世上最了解你的 , 也许不是家人 , 而是弹窗广告 。 ”社交网络上 , 一位网友这样说道 。
如今 , 当你打开一些网站 , 扑面而来的弹窗广告似乎总能击中你的内心:刚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件衬衫 , 就能弹出服装店铺的链接;只是随便在电商平台上收藏了几个商品 , 就能不停收到它们“降价促销”的信息 。 这让网友不胜其扰的同时 , 更担心自己的信息安全问题 。
弹窗广告是“精准营销”还是“精准骚扰”?网络世界 , 我们还要“裸奔”多久?
强行“加戏”防不胜防
近日 , 一篇揭露360、金山毒霸浏览器主页劫持的媒体报道引发了网民热议 。 据悉 , 这些网站经常在用户不知情时 , 将电脑主页强行篡改为其他网址 , 这些网站弹窗混杂、难以关闭、部分广告内容十分低俗 。
不少网友吐槽“杀毒软件成了病毒软件 。 ”对此 , 金山毒霸首席执行官姚辉回应称 , 这与部分外包的广告商没有守住商业底线、违规推广有关 。
“弹窗广告本质是一种行业内通行的市场营销行为 ,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 弹窗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 , 确保一键关闭 ,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 。 如果无法一键关闭 , 包括关闭一个弹窗广告后隔一段时间又弹出同样内容的广告 , 都属于违法行为 。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 。
实际上 , 通过主页劫持强行为弹窗广告“加戏” , 只是网络广告乱象的冰山一角 。 很多弹窗广告花样百出 , 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
比如 , 很多用户反映 , 自己的手机总是在商场等公共场合连接到毫无用处的WiFi , 并莫名其妙收到广告弹窗 。
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 那很可能是因为走进了“WiFi探针”设备的覆盖范围 。 近年来 , “WiFi探针”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网络营销界悄然兴起 。 它通过获取用户手机地址收集用户信息 , 然后冒充用户连接的WiFi , 在手机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广告 , 并且强制性弹窗呈现 。
除了这些 , “弹窗广告”往往还内容粗俗、画面不堪 , 给广大网友带来困扰 , 也严重污染了网络风气 。
“监视”用户一举一动
在百度搜索“弹窗广告推广” , 映入眼帘的是数条声称可以提供推广营销服务的链接 。
采访人员打开其中一条 , 发现该平台拥有业务优势、广告类型、成功案例等多个版块 。 在业务介绍中 , 该平台声称可以借助搜索和资讯流推荐 , 收集用户意图和行为数据 , 形成超过200万种特征的精准“用户画像” , 识别每一位用户真实需求及兴趣爱好 。 在实时捕捉用户行为的基础上 , 实现覆盖60万家网站、手机应用联盟资源 , 横跨个人电脑、移动、交通、电视多屏的精准一站式广告投放 。
“这些营销公司手里搜集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 , 用户在各网络平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 ”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木杨对采访人员表示 , 简单的一张“用户画像” , 背后是一条网上黑色产业链 。 弹窗广告成本低、投放量大、治理难 , 借助所谓的“大数据”技术 , 部分广告还实现了“精准推送” 。 作为一种时兴的网络营销手段 , 弹窗广告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 , 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 未经被收集者同意 , 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
显然 , 将自己收集的用户信息为其他企业提供广告服务 , 并以“弹窗广告”的形式强行推送 , 已经违反了法律 。
然而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似乎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 今年初 , 工信部发布通告称 , 在对47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时 , 发现违规软件43款 , 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消耗用户相关账户积分、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 , 目前均已责令下架 。
治理盲区需出重拳
“弹窗广告”已经肆虐多年 , 为何至今无法消除?
事实上 , 许多法律法规已经直接或间接对“弹窗广告”作出规定 。 比如 , 《广告法》 , 就明确指出 , “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 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 , 确保一键关闭” 。
2016年 , 中国发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 对互联网广告进行明确界定 , 并列出了互联网广告活动中违规条目 , 其中多处涉及对弹窗广告的限制 。
去年 , 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 提出推进移动端互联网广告监测能力的建设 , 初步实现对1000个App(应用程序)和1000个公众号互联网广告的监测 。
然而 , 现在许多网站仍存在弹窗广告问题 , 成为一块了治理盲区 。
对此 , 木杨表示 , 一方面 , 互联网广告发布便捷 , 形式多样 , 违法广告藏身其中 , 隐蔽性强 , 传统手段难以做到全网实时追踪 , 难以查处 。 另一方面 , 弹窗广告是互联网行业非常重要的盈利渠道 , 许多企业宁可担负被罚的风险 , 也不愿意“忍痛割肉” 。
专家认为 , 媒体曝光与政府治理 , 虽然能够让弹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所收敛 , 但优化行业生态、加强业界自律、形成监管合力 , 才是治本之策 。 在这方面 , 全社会无疑仍需长期发力 。 (本报采访人员 卢泽华)
推荐阅读
- 起亚凯酷海外版国内首试 将于9月上市
- 防盗门每经23点丨人民日报:中国自己家装“防盗门”,蓬佩奥你紧张什么;董事会人员结构有“不可告人”关系?华盛昌董秘:子虚乌有
- 人民日报张文宏谈如何正确使用空调:超过一定时间需开窗开空调
- 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锐评:中国自己家装“防盗门”,蓬佩奥你紧张什么?
- 人民日报六一将发行750万套葫芦兄弟邮票,你喜欢吗?
- 人民日报评“不设GDP目标”:更加务实灵活应对不确定性
- 人民日报查清楚了!吉林市“断链”病例已找到传染源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不仅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还送出这些民生红包
- 人民日报查清楚了!吉林市“断链”病例已找到传染源
- 人民日报客户端黑龙江省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