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中国百年钢铁之路(触摸工业遗产)( 四 )

紧接着 , 锅炉管、地质管、油管和不锈钢管纷纷轧出 , 工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得到解决 。

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所用的钢材几乎全部来自鞍钢 , 武汉长江大桥和解放牌卡车也离不开鞍钢 。 从20世纪50年代起 , 鞍钢向全国各地输送了超过12万名专业人才 , 参与了20余个大型钢铁企业和13个省市冶金工业的建设 , 包钢、攀钢、武钢、宝钢……几乎每一个著名钢铁厂都有鞍钢人的贡献 , 鞍钢因此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

在公园一角 , 一辆59式坦克静静站立着 , 向世人诉说那段峥嵘岁月 。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第一代主战坦克 , 1959年开始装备解放军装甲部队 , 它的钢板就是由鞍钢研制生产 。 “这台2300mm三辊劳特式轧机是轧制59式坦克钢板的设备 。 ”刘淼指着公园里一台轧机对采访人员说 。 这台轧机是昭和制钢所时期的遗存 , 1938年投产 , 2003年才“退役” 。 在65年的生产中 , 它累计轧制钢板1522万吨 , 所产钢材曾用于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一汽第一台卡车等 。

英模精神代代相传

走进鞍钢集团博物馆 , 迎面看到一座长36米、高8米的大型浮雕 , 浮雕中央是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工人群像 , 再现了一代又一代鞍钢人为建设钢铁强国迈出的铿锵步伐 。

博物馆里有一个专门的展区介绍孟泰 。 老照片中 , 孟泰头戴前进帽 , 身穿中山装 , 脸庞粗粝 , 笑容质朴 。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 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誉满全国的钢铁战线老英雄 。

现年84岁的孟泰女儿孟庆珍回忆起父亲 , 一个个故事历历在目 。

1948年11月 , 鞍山刚解放不久 , 党中央指示鞍钢尽快恢复生产 。 经过战争摧残 , 钢厂几成废墟 , 不少零件散落或被工人们拿回家保存起来 。 炼铁厂配管工孟泰领着工友们起早贪黑 , 从地上到地下处处回收 , 不到两个月就收集了足够修复3座高炉的材料和零备件 。 高炉修复过程中 , 孟泰抢在先、干在前 , 为修复1号、2号、4号高炉作出巨大贡献 。 在抗美援朝时期 , 孟泰曾冒着飞机空袭的危险 , 扛着行李日夜坚守在岗位上 , 誓与高炉共存亡 。 这种爱厂如家、惜炉如命的精神 , 极大鼓舞了当时的工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