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熊猫吃的不是竹子,是“肉”?( 四 )

江苏龙网 http://www.jiangsulong.com //

图3/5

熊猫的前磨牙经过了明显改良 , 失去了尖利的外观;并且后前磨牙和臼齿宽而平 , 表面密布棘突 。 这样一来使得大熊猫牙齿的形态更像是反刍动物(如黄牛和山羊) , 能够粉碎和研磨竹子 。

2019年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刘增谦团队发现 , 大熊猫的牙釉质由纳米级的矿物羟基磷灰石构成 , 具有特殊的恢复功能 , 即使在咀嚼竹子时发生变形 , 随后也能在纳米到微米尺寸上部分恢复其几何形状和结构 , 以抵消早期的损伤 。 该团队正致力于复制熊猫的牙釉质 , 用作新的仿生义齿材料 。

还留着吃肉的消化道

同样是来自牙齿的证据显示 , 八百万年前 , 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 , 其实是彻头彻尾的无肉不欢型 。

黄万波等人的文章《熊猫类牙齿的釉质结构分折》中 , 论述了始熊猫食肉的牙齿证据 。 牙齿结构的外面一层为釉质(又称珐琅质) , 里面一层为白垩层(又称牙本质) 。 釉质层由若干条釉柱组成 , 性质坚硬、耐磨 。 通过观察釉质层的形态 , 可以推测出动物的食性 。

始熊猫的釉柱粗、数量少 , 釉柱绞绕程度弱、柱间质厚 。 这样的结构较脆弱 , 无法研磨坚硬的食物 , 这表明始熊猫吃的东西较杂 , 且质地相对较软 。 而现生熊猫牙齿的釉柱细、数量多 , 釉柱绞绕程度强、柱间质薄 , 能适应于咀嚼质地坚硬的食物 。 可见在800万年前 , 大熊猫刚刚从熊类的家族树上分家时 , 竹子还未登上它们的主菜单 。

尽管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 , 熊猫的内在 , 还保留着一些肉食的痕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