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网络声音 也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二 )

热点

面对浩如烟海且碎片化、易瞬性、跨文化特征十分明显的网络信息 , 早有历史学家望“网”兴叹:以后的历史该如何书写 。 其实 , 这不仅是对历史学界的“饭碗”之忧 , 更是对新技术条件下人类文明延续方式的思考 。 如果我们承认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一次划时代的改变 , 那么就必须学会使用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手段才能如实地记录时代发展的进程 。 实际上 , 从2003年开始 , 国家图书馆已经对互联网资源进行采集和保存 。 这是一座丰富的当代文明数据库 , 为后世认识和研究网络时代提供了基础 。 如果再考虑到我们现在保存的其实是网络时代的第一批数据 , 其意义就更显巨大了 。

不过 , 需要指出的是 , 新浪微博乃至互联网毕竟还没有覆盖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 , 由于技术、文化等各种原因 , 有不少人群、事件在网络时代依然处于“失语”状态 。 互联网的“放大”功能则让一些声音和观点更容易吸引眼球的同时 , 也让另一些观点被遮蔽乃至消失 。 因此 , 本着为后代负责的态度 , 推进信息保存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信息打捞”工作 , 让网络时代的文明生态尽可能完整地留存 。 只有这样 , 那些让今天的网民捧腹的“梗”才有可能在后世得到理解 , 我们的欢乐与哀伤对于后人才能真正有所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