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沙弥到明太祖:朱重八的草根逆袭之路是怎样的?( 八 )

本文原始标题为:从小沙弥到明太祖:朱重八的草根逆袭之路是怎样的?---来源是:

本文原始标题为:从小沙弥到明太祖:朱重八的草根逆袭之路是怎样的?---来源是:

明太祖之妻马皇后

在国策的制定方面 , 朱元璋也贯彻抑强扶弱的理念 , 表现出关心百姓疾苦的强烈政治诉求 。 早年的流浪生涯让他饱尝了饥荒之苦 , 对农民的贫苦生活可以说是感同身受 , 因而对农民也格外亲厚 。 他常说:“民富则亲 , 民贫则离 , 民之贫富 , 国家休戚系焉 。 ”他深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 为此竭力主张通过发展生产 , 给民实惠 , 以此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 他强调以农为本 , 注重休养生息 , 面对“民窘于衣食 , 或迫于苛政 , 则逃”的状况 , 主张采取移民屯田的政策 , “即听其随地占籍 , 令有司善抚之” , 加大力度蠲免赋税徭役 , 规定“若还乡复业者 , 有司于旁近荒田内如数给与耕种 。 其余荒田 , 亦许民垦为己业 , 免徭役三年” , 同时大力恤灾赈贫 , 凡是地方因灾歉收 , 都下令蠲免徭役赋税 , 对于地方官隐瞒灾情的 , 严惩不贷 , 大力鼓励农民安定生产 , 最终达到了“田野辟 , 户口增”的效果 。

在抚恤百姓的同时 , 朱元璋十分厌恶贪官污吏剥削贫苦百姓 。 这种咬牙切齿的厌恶 , 主要来自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所受到的贪官污吏的侵害而形成的心理创伤 。 想起当年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 , 导致父母惨死的情景 , 朱元璋就会忍不住咬牙切齿——这些人个个该杀!这种对整个官员群体的仇视以及不信任的心理 , 随着朱元璋登上皇帝的宝座 , 拥有完全的生杀大权之后开始慢慢地发酵 , 最为典型的外在表现就是使用严刑峻法对待贪官污吏 。 朱元璋在打击贪官污吏上态度坚决、刑法严厉 , 其成果创造了中国反腐史之巅峰 。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爆发 。 这年三月 , 户部侍郎郭桓伙同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贪赃舞弊 , 盗卖官粮被告发 。 被触到逆鳞的朱元璋怒不可遏 , 这再一次触发了他内心对于官员贪腐的憎恨 , 遂即下令严刑追赃 。 郭桓案牵扯范围广、处置力度大 , 由官到民 。 《御制大诰》[2]记载:“如六部有犯赃罪 , 必究赃自何而至 。 若布政司贿于部 , 则拘布政司至 , 问斯赃尔自何得 , 必指于府 。 府亦拘至 , 问赃何来 , 必指于州 。 州亦拘至 , 必指于县 。 县亦拘至 , 必指于民 。 至此之际 , 害民之奸 , 岂可隐乎?”《明史·刑法志》记载:“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 , 赃七百万 , 词连直、省诸官吏 , 系死者数万人 。 ”这是一场很大的血案 , 也是朱元璋重典肃贪的典型 。 在面对议论时 , 朱元璋正言道:“当诸司酷害于民 , 有能恻隐民艰 , 不与同类;科敛之际 , 或公文不押 , 或阻当不行 , 或实封入奏 , 以恤吾民 。 此际不分轻重 , 岂不妄及无辜?每每科无阻当 , 征无恻隐 , 混贪一概 , 又何分之有哉!”不跟贪官同流合污 , 出面阻止或者举报贪官搜刮民财的行为才是对老百姓最大的爱护!你们在当时选择视而不见 , 等到事发后说三道四 , 和贪官又有什么区别!言语之中无不包含了对贪官的愤恨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爱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