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墙 留住时空文脉(解码·城市味道)( 四 )

保护与创新 , 将修旧如故与维持原状结合起来

上世纪50年代 , 陶起鸣的家就在城墙边上 。 因年久失修 , 很多地段成了危墙 , 无法登城游览 。 城墙的砖石又是盖房子、修马路的好材料 , 常被拆了用于生产建设 , 35.3公里长的明城墙只保存下了2/3 , 墙体结构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

改革开放后 , 当地政府陆续实施一系列古建保护的举措 。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曹方卿介绍 , 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 , 对现存城墙逐段实施抢险维修 。

社会

然而 , 修旧如故并非保护修缮的唯一标准 。 上世纪90年代初 , 中山门北侧的前湖段城墙因湖水冲刷和暴雨冲击出现局部坍塌 , 留下一个六七十米长的豁口 , 露出了藏在“城墙肚子”里的明代早期矮城墙 , 成为城墙东线一处扎眼的断点 。 考古专家介绍 , 在明朝早期 , 用六朝留下的城砖修葺了一段高度在10米左右的矮墙 , 后来又在外层“包边”了新的高墙 。 这处豁口反映出重要的历史信息 , 不仅值得专业研究 , 对公众来说也是难得的普及知识的机会 。 经过研究论证 , 维修工程决定采用现状保护的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