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夸夸群”的心理自救比较搞笑,但值得严肃对待
最近 , “夸夸群”现象在高校和社会上流行 。 在各种社交媒体的“夸夸群”里 , 人们杜绝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 对陌生人的任何言语都不吝溢美之词 , 被夸的人飘飘欲仙 , 夸人的人也是乐不可支 。 在皆大欢喜的氛围里 , 人们获得了心理的减压 。 有的人甚至感叹 , 如果一些自杀者事先进过“夸夸群” , 也许就不会走向人生的末路 。
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何其沉重 , 人们获得社会肯定的途径如此狭窄而崎岖 , 以至于只能跑到网上的“夸夸群”里寻找陌生人廉价的赞美 , 这种方式让人在好笑之余又感觉些许悲哀 。 在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 , “夸夸群”的作用实际上类似一种心理自救 。
需要指出的是 , “夸夸群”的心理自救有一定效果 , 但不宜过度夸大 , 也不宜一味叫好 。 在这些“夸夸群”里 , 人们固然能够轻易获得现实中难得的赞美和肯定 , 从而起到“心理按摩”的抚慰作用 , 具有一定的正面效果 , 但我们必须看到 , 大部分“夸”的方式是比较低层次的:无原则 , 无深度 , 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同情 , 心理学界称之为“伪共情” , 基本是一种搞笑的“快消费” 。 既然是快消费 , 其生命也就堪忧 , 不知能流行多久?如果仅仅满足于这种低层次的“夸” , 甚至依赖成瘾 , 就会走向负面 。 因此 , 对于“夸夸群”的心理自救 , 我们不妨谨慎乐观 , 但不能寄太大希望 。
推荐阅读
- 「末位评论」孙杨被写入高考素材,一时冲动断送生涯,泳池辉煌却不可抹杀
- 『旧闻评论』搅局者财新:激进舆论下专业主义的矛与盾
- 时评界评论■张洪泉:女子考科目一作弊头顶冒蓝光 作弊是找死
- 教育评论队@“许可馨事件”或将成中药大史上的一大污点
- 路透大魔王:李晨回应名誉权败诉,遭网友无情暗讽,被发现偷偷删除评论
- 李晨:李晨维护名誉权案败诉,法院:娱乐明星应对大众评论具一定容忍度
- 「雅婷妈育儿讲堂」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息息相关,家庭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基础
- 詹主任■【长城评论】“拒饭局护士”遭解聘,理由还是说明白好
- 复学:【防疫科普】返校复学闹情绪?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怎么办?
- 时评界评论:苗凤军:女护士遭解聘,不能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