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竟成产业链,专家:维权变“唯利”亟须遏制( 四 )

职业打假人另一种套路是索要数倍赔偿 , 群里攻略介绍 , 这需要熟练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 还需要出具相关证明 , 因为证明难办 , 这属于高阶操作 。 职业打假人一般会向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 借此来威胁卖家进行私了;有时为了勒索商家 , 还有人甚至擅长伪造鉴定证书 。

对上述业务 , 有人如此总结:总的来说 , 一般如果不是商家主动赔偿 , 索要赔偿大多通过打官司的方式 。 接着就有人说 , 打官司时间长 , 成本高 , 如果没有那个胆子和能力 , 就老老实实吃货 。

举报极限词的依据是广告法 , 相关法律条文原本是为了防止生产商、广告商通过夸大的宣传词语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性消费 。 部分职业打假人利用这一点 , 对含有极限词的商品进行举报 。 他们将关键词、文案、图片等等以侵权、虚假宣传等方式对电商卖家进行索赔 。 如果卖家认栽、赔钱 , 他的麻烦可能没完没了——可能很快会有其他打假人闻风而至 , 进行接力式威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