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10后遭遇马克思的二次元进击( 二 )

主创团队把《领风者》的受众定位于“Z世代” 。 “Z世代”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 , 指的是1990年代中叶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 , 其信息获取、社交娱乐、社会认知及价值观构建等均高度依赖于互联网 。 在漫画出版之前 , 动画版《领风者》已于2019年1月28日在哔哩哔哩播出 , 目前播放量630余万 , 被来自全国各大中学的学生弹幕刷屏 。

钟君说:“在这种情况下 , 互联网给他们什么就显得特别重要 。 《领风者》之所以做成动漫的形式 , 就是要瞄准这个群体的年轻人 。 动漫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和观赏形式 , 我们想通过这种形式与年轻人建立一种精神交流的渠道 , 同时解决圈层之间、代际之间、专业学术和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问题 。 ”

不过 , 把马克思做成动漫到底靠不靠谱?《领风者》编剧卢刚表示 , 制作团队力求内容有严谨的考证 。 比如 , 马克思年轻时从特里尔到柏林上大学 , 怎么去的 , 坐船还是坐车 , 如果坐船 , 船有多大……这就涉及马克思所处时代的工业化水平和生活水平 。

百余年来 , 无论是《马克思传》还是与马恩相关的各类回忆录 , 都没有提及两人谈话的细节 。 对此 , 钟君和卢刚根据史实进行合理推断 , 设计出完整的谈话内容 。 比如 , 1847年11月23日 , 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 , 马克思没有立即回信 。 27日 , 两人一起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 大会决定采纳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 公布一个宣言形式的同盟纲领 , 并把起草工作委托给马克思、恩格斯 。

“所以完全有可能 , 他们是经过面对面讨论才达成一致 , 而讨论的内容正是《共产党主义原理》 , 即后来的《共产党宣言》 。 历史上真实的谈话内容 , 应该跑不出我们推断的范畴 。 ”卢刚说 。

钟君说:“怎么让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怎么让马克思原来‘大胡子形象’的标签生动起来?让马克思的形象生动起来、鲜活起来的过程 , 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