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心里话成“稀缺品”?干部“群体失语”现象抬头( 四 )

  半月谈采访人员发现 , 一些干部逐渐习惯了用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格式化的“套话”、场面上的“应酬话”等表态式话语来替代 。 有学者总结了这类话语的三种典型表现:

  一是“假” , 诸如“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亲自指挥、反响强烈、效果明显、成绩巨大”之类的“关键词” , 可谓是起草发言稿或工作总结的万能元件 , 几个这样的词一镶 , 一篇四平八稳的会议八股就完成拼装;

  二是“大” , 三五分钟就能说明白的问题 , 要分三五点展开 , 点下有小点 , 结果半个小时讲不完;

  三是“涩” , 借着上面有了新精神 , 下面出了新问题 , 炮制一些堂而皇之的新名词 , 翻出一些自己未必懂的生僻术语 , 让听众带着一头雾水鼓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