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大灯笼格外红(11)

  天安门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认为 , 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说法 , 一是因为当时的筹备工作千头万绪 , 许多细节并没有留下清晰记载;另一方面 , 从最初的创意到最后制作完工 , 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 所以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 不管设计者是谁 , 在城楼的巨柱间挂上大红灯笼的方案 , 受到中央领导的认可 ,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巧妙借用“张灯结彩”这一文化典故进行氛围设计 , 其独特的形与色在渲染庆典氛围的同时 , 更传达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理念 。

  当时 , 由于灯笼太大 , 工期又短 , 没有人敢承担这项工作 。 闫树军介绍 , 最后 , 苏凡找到了一位住在西城区丰盛胡同70多岁的扎灯老艺人 , 他和两个弟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手工制作灯笼 。 整整三天三夜 , 他们全都吃住在城楼上 。 “十一”前一天 , 8盏有史以来最大的灯笼扎成了 , 每个高2.23米 , 直径2.56米 。 张致祥调来一队解放军战士 , 忙活了好一阵子 , 才把这几个灯笼挂到10根廊柱之间 。 最终 , 开国大典上 , 8个大红灯笼飘着阳光般的流苏 , 和节日的天安门融为一体 , 让古老的城楼青春焕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