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把骨灰的一半撒在鸭绿江( 二 )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前夕 , 当时的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同志到麻老所在团采访时惊喜地发现了这首诗 , 认为主题思想明确 , 战斗性强 , 很适合当时形势需要 , 便在入朝後写的《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这篇战地通讯中 , 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 , 并作了个别修改 , 把原诗中的“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 , “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 。 当时陈伯坚并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只是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 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 。

  1950年11月26日 , 《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这篇通讯 , 将这首诗醒目地排在标题下面 , 引起国内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着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读到该诗後 , 赞不绝口 , 遂产生创作慾望 , 很快就谱出了曲 。 同时 , 他接受了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同志的建议 , 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 , 将“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 , 并以“打败美国野心狼”为歌名 , 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 , 相继在《人民日报》和《时事手册》半月刊发表 。 尔後 , 周巍峙觉得歌名不够理想 , 恰在这时 , 他看到《民主青年》杂志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刊载了该诗 , 连连称赞“战歌”一词用得好 , 就将这首歌曲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 从此这首歌回荡在朝鲜战场 , 唱遍祖国大江南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