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娘炮”之风当休矣 病态文化影响不可低估( 二 )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推荐阅读
- 凉鞋|一字扣露趾高跟凉鞋带些甜美,更添性感之风
- 陈威翰|有种卸妆叫“兔儿神”:曾经嫌他太娘炮,如今追他累成狗
- 卓牧闲|因为要配合新华社拍纪录片,起点大神卓牧闲再次请假,这排面真高
- 英姿|衬衫牛仔短裤美女,尽显英姿飒爽之风
- 甘望星|差0.01秒破50米纪录!小鲜肉甘望星用实力回击质疑:请别叫我娘炮
- 风起陇西|《风起洛阳》还没结束,《风起陇西》又要来,悬疑之风越刮越猛了
- 新华社|新华社点评《女心理师》,题材新颖,切入角度有意义!
- 新华社|《女心理师》越往后越精彩,甚至连新华社都开始点评,说出了这部剧想要表达的含义
- 许玮甯|张雨绮半年换两男友,内娱萧亚轩?新华社评论《女心理师》、谢娜复工?
- 女心理师|这一波狠了!新华社点名评论《女心理师》上热搜,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