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内地第一高楼”,见证南京40年蓬勃生长( 二 )

金陵饭店开创多项国内“第一”:第一高楼、第一座高层旋转餐厅、第一个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第一座12层室内大型停车库、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管理的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饭店……

1983年10月4日,金陵饭店正式开业,似一朵流光溢彩的花,盛开在新街口。人们争相前来“观光”,璇宫门票3元一张,提前一周售票,一天4场,场场爆满。

2013年10月,金陵饭店建成30年后,二期工程——亚太商务楼竣工。这幢仍由巴马丹拿国际公司担纲设计的242米高楼,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集酒店、智能写字楼、大型会展和精品商业设施于一体,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入驻,楼宇经济风生水起,不断增强新街口商圈的带动辐射力和总部经济实力。

出城墙拥长江 颜值更高内涵更深

金陵饭店建筑的迭代升级,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南京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经济增效提速的生动缩影。

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叶斌,从事南京城市规划设计管理超过30年。在他眼里,这40年描摹的城市蓝图,都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深化同步,顺应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南京市规划局1978年成立,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们的发展紧贴改革开放的脉搏。”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南京制定《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优化工业布局,着重解决城市住宅困难和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这一时期城市建设基本局限在城墙范围内,以速度和效率“补课”。金陵饭店之后,南京建起全省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中央门立交,以及当时全省规模最大、配套齐全的新型住宅区——南湖新村。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针对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于老城的状况,南京提出“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发展策略。2001版城市总规形成“一疏散三集中(疏散老城人口和功能,人口向新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一城三区(河西新城区,东山、仙林、江北三个新市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以北极阁爆破拆除居民楼和外秦淮河综合整治为标志,南京拉开 “显山、露水、见城、滨江”的城市更新大幕,从聚焦秦淮河到放眼扬子江,格局更大、发展更优。2015年国务院批复成立江北新区,标志南京从“跨江发展”走向“拥江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