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汤寡水守护青山绿水——探访关山深处的护林员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清汤寡水守护青山绿水——探访关山深处的护林员》。//本文由热心网友[是不是回不去了] 投稿。


(小编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清汤寡水守护青山绿水——探访关山深处的护林员)

郁郁葱葱的森林,漫山遍野的绿色,总能唤起人们的美好向往,而青山常绿的背后,是林业人付出的巨大努力。近日,笔者走进张家川县国有关山林场秦家塬和赵安管护点,探访护林员这个与大山最亲密的群体。

从县城驱车,上张恭二级路一路东行,经张家川付川火车站,然后进入乡间小路,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行驶100多公里,大概2个小时便到达了第一目的地——关山林场秦家塬管护点。然后以此为起点,沿路返回到恭门镇,再过平安乡,车行2个多小时,到达第二目的地——关山林场赵安管护点。

赶到秦家塬管护点时,一位中等个子、穿着迷彩服、面庞黝黑的护林员正在吃午饭,他就是关山林场秦家塬片区护林员田杨森。

田杨森的房间大概有7平方米。室内陈设极为简陋,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一个橱柜,上面架着一个做饭用的案板,橱柜里放着面粉、碗筷,一些土豆、红萝卜和白菜。门旁支着一个火炉。当我们五、六个人同时待在房子里时显得有些拥挤。面对突然到来的山外人,田杨森既有些意外,更感到局促不安。

45岁的田杨森说,自己退伍后,一直都做与林业相关的工作。父亲是护林员,父亲退休后他便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26年。目前关山、马鹿2个林场共有管护站点25个,其中关山林场管护站12个,他已经跑遍了其中的7个,大概行程32000多公里。

匆匆忙忙吃完饭后,田杨森和往常一样,随手拉起立在床头的一把斧头开始巡山。

刚开始大家有说有笑,有问有答,对林区管护工作的新鲜,亦让笔者对许多细节都要刨根问底。

上山途中,田杨森和他的同事坚持走在前头,四处张望,看有没有盗猎人和偷树人上山的痕迹。田杨森介绍,每次巡山都要步行8个小时左右,他们每天早上8点钟左右吃完早饭,一直步行,每天能走10公里左右。“像我们巡山的过程中,第一要注意安全,步行时怕碰到蛇、蜘蛛等毒物或者是野猪,上山必须带根斧头,开道清理杂草和刺条。有时候也会带上木棍和手电筒,也起到一样的作用。”

巡山时,有时候基本上一天都在山上,路程远了,就带些吃的简单地充饥,渴了碰到溪水就喝几口,三餐不定已然是常事。

笔者跟田杨森走了一段路,明显有些跟不上他们的脚步。笔者感触最深的不是这里山路有多崎岖,有多难走,而是在深山林里一个人走会觉得很孤独,甚至有些恐惧。夜晚带着一只手电筒进山,对一般的人来说更是不敢想象的。田杨森笑着说,有一次,他和两个同事晚上巡山,突然遇到一群野猪,由于惊吓,当时自己用力过猛,把手电筒开关推断了,所幸野猪被吓跑了,他们才化险为夷、安全离开。

休息时,田杨森介绍,城市发展越来越好,护林员一个个退休后,场里的护林员也越来越少了。由于关山阴寒潮湿,现在这些护林员个个都有风湿。即便这样,他们每天还是坚持巡山。“领着国家的工资,不干事、不巡山,能心安吗?”

田杨森说,2014年以前,管护点条件十分艰苦,那时不通电,用的都是煤油灯盏。路就更不用说了,羊肠小路,牛羊都没办法走。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得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赶到马鹿龙口村,然后再坐车回家。而2006年以前没有电话,家里若有急事,都是打到场部,然后场里再安排人通知他们,当他们得知时,急事都已经不是急事了。“不管是父母,还是妻儿老小患上多重的病,自己都没有在身边照顾和安慰,每当想起这些,心里真不是滋味。”说着说着,田杨森的眼睛湿润了。“现在我们用上了太阳能,心急时可以看会电视,天冷了睡在有电褥子的床上很舒服,想家里人了也可以打个电话。孩子都长大成人了,儿子儿媳和女儿都外出江苏打工,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张家川县海拔最高的森林管护点——赵安管护点因所在地赵安村而得名。大概六年前,借着县政府易地搬迁的东风,村民全部搬到了大山以外的地方开始了幸福生活,从那以后,这里就只剩管护点一家人烟。

“以前村子里有人的时候,巡山空隙我们还能和村民聊天解闷,现在除了我们这几个老搭档,基本上就没有人了。我觉得用无人区来形容我们的工作环境比较恰当。”管护点成员查英龙开玩笑说。待在山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只有手机网络,偶尔和朋友聊聊天,屋子里有台电视机,平常巡山回来看看电视,实在无聊了就把捡回来的树枝做些手杖……

查英龙说,一年里,在防火警戒期,他们需日夜坚守在防火一线,轮流值班,时刻绷紧防范火患这根弦。而平时,要保护好这片森林,就必须不停地在森林中穿梭巡查。

查英龙指着对面的山笑着说,这里前三年不见树,后三年不见人。笔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小树苗在阳光照耀下竞相生长。查英龙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大力弘扬“绿色发展”的精神,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通讯员 马德海)编辑 程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