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 “家庭档案”:时光里的“小康账本”


小康 , 是中国人共同追求富庶安康的一曲乐章 。 演绎这首幸福之歌的:有政策导向的精准指引;有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更有普通民众的齐心奋斗 。 今天让我们走进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民丰里第二社区赵淼家 , 她的公公收藏了很多见证家庭变迁的档案 , 虽然物品很普通 , 但却留下了他们家庭走向小康路上的许多温馨记忆 。 这些东西也让家里的第三代知道幸福生活从哪里来 。
「档案」 “家庭档案”:时光里的“小康账本”
文章图片

书信里的爱情 , 小康之路的时代书签
在老房子陈巷 , 63岁的公公有一个珍贵的小木盒 , 存着不能给子女看的秘密——30多封书信、照片 。 这些信记载着他和婆婆陈娟芬40年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的全过程 。 公公说:这是你婆婆 , 我们那一代的结婚照会比较正规一点 , 两个年轻人坐在一起 , 比较简单、朴素 。 70年代一般东西都很少 。 改革开放以后 , 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 。 在那以前比较单调 , 中山装就是简单的中山装 , 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都是一样 。 40多年来 , 我们搬了5次家 , 每次都会把这个小盒子放好 , 生怕搞丢了 。
「档案」 “家庭档案”:时光里的“小康账本”
文章图片

记得公公说过:改革开放之前 , 18年内都没有加过工资 , 72块5;改革开放以后当年就加了工资 , 虽然加的工资数不大 , 但是他觉得每一年的工资都有增长 , 一开始是5块10块 , 后来是100 , 200块 , 现在基本上已在原有基础上升了50倍 。
家是最小国 , 国是千万家 。 这些档案是我们家庭的独家记忆 , 也是一种细腻的生活方式 , 也是小康之路的时代书签 。
「档案」 “家庭档案”:时光里的“小康账本”
文章图片

档案里的家风 , 小康之路的奋斗缩影
周末的聚餐是一家的常规项目 , 一家三代热热闹闹欢聚一堂 , 聊着家常 , 说着往事 , 对于公公收藏整理的喜好 , 全家人都很支持 。
茶饭过后 , 我们一家坐在陈巷的大院子里家长里短 , 公公说:80年代的农民、农村 , 都是今天这儿修了路 , 明天那儿的桥路越来越宽 ,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农村的造房子 , 欣欣向荣 , 那个是80年代的三大现象 。 90年代大多数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 这里盖起厂房 , 那里开辟工业园区 , 进入20世纪以后 , 农民富了 , 社会安定了 , 时代前进了 , 又追求什么呢?又追求文化 。 到21世纪 , 他们就已经不满足在国内旅游了 , 自己呢 , 也要千方百计的去旅游 。
翻看我家的家庭档案,分别装有证件、照片、票据 。 厚厚的家庭档案 , 记载着家庭的过往岁月 , 是我们一路奔向小康的奋斗缩影 。
「档案」 “家庭档案”:时光里的“小康账本”
文章图片

档案里的坚守 , 小康之路的幸福见证
【「档案」 “家庭档案”:时光里的“小康账本”】从一张张黑白的照片 , 到一本本装订成册的档案 , 不但清晰地记录了我们一家三代人的变化 , 也浓缩了改革开放到如今整个中国的变化 。
女儿常常问:爷爷 , 你这个档案收集了这么久 , 累不累啊?每当这时 , 公公都会笑眯眯的对孙女说:不累 , 你看呀那时候有粮票 , 油票 , 煤球票 , 以前的还放着;这个就是火花 , 以前没有打火机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 。 爷孙两边说边笑 。
是的 , 从这些老旧的档案中 , 孙辈们能找到过去的印记和美丽的故事 , 而把档案当作宝贝的公公陈建伟 , 认为它们不但可以作为家族传承 , 还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 。 各种日记、书信、手稿、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证件、凭据等等 , 就像五彩斑斓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
从故纸中寻找几十年的记忆光是想象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 , 建立家庭档案 , 是一件多么复杂、多么高大上的事 , 实则不然 , 只要你学会记忆、学会留心、学会收藏 , 就可以做到 , 而这些事情 ,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 。 只要养成了归档的习惯 , 那么 , 这份档案便是你厚厚的家底 , 就是小康之路的幸福见证 。 (本网综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