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十佳”导师推选 │ 王炜:畅通中国的求索者( 二 )


除了对生活上的关心 , 学生们更在意王老师在学业上对大家的悉心培养 。 有人说 , 梦想是最好的老师 , 而王炜就是成就学生们梦想的那个人 。
“对于学生 , 我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 , 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 , 应该为解决交通问题而努力 。 ”王炜是这么说的 , 也是这么做的 。 他从来不给学生布置硬性任务 , 努力给学生们创造最大的空间 , 给大家搭建良好的平台 。 在他的感召下 , 实验室的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努力 。
2003级博士生小李(化名)这样描述王老师:“王老师要求我们做科研必须非常细致扎实 。 有一次规划公交站场 , 我因为想省事儿 , 对一些重复的公交线路 , 没有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 王老师觉得报告的表现力不好 , 在即将付印时 , 要求我们返工修改 。 王老师说研究成果只有用最好的表现形式 , 才能让非专业人士容易掌握 , 为人所用 。 ”
无论去哪里 , 王炜都会想着给学生带回来当地交通规划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与新实践 , 激发学生们学习与思考动力 。 据学生们统计 , 他去过国内所有的地级市 , 以及英、德、美、澳等国家的几百个城市 。 每到一地 , 王老师都会拍摄大量的照片和视频 , 给学生们上课用 。
谈到王炜指导研究生的风格 , 2010级博士生华雪东回顾与恩师朝夕相处的日子时由衷感叹:“王老师默默关注学生的科研动向、分析学生的特长 , 提倡因材施教、自由发展 , 从不施加重压 。 这是王老师的一贯作风 。 ”
中国|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十佳”导师推选 │ 王炜:畅通中国的求索者
文章图片

服务家国 , 创新驱动
许多学生提到王炜 , 总会想起那本带领同学们入门的教材 《交通工程学》 。 从专业的角度看 , 王炜一直都是学生们的行业引路人 。
“科研和实践都很重要 , 但是我从来没有忘掉我是一名老师 。 ”谈起“导师”的内涵 , 王炜感触颇深 。 早年在德国访学期间 , 他惊异于国际级大师仍能做到每学期亲自给本科生上课 。 回国后他却发现 , 学不知师的现象普遍存在 , 这种差距深深触动了他 。
1998年担任院长后 , 王炜制定了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规矩” 。 从此 , 他以身作则 , 为每一届本科新生上专业课程 , 从未缺席 。 正是这样的付出与努力 , 王老师为国家、为交通行业持续培养与输送了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 。 他们有的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骨干教师和著名学者 , 有的肩负着改善中国交通实践的使命 , 还有的已成为政府管理与企业研发的中坚力量 。
“王老师今年已经61岁了 , 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 。 ”2018级博士生郑永涛说:“我经常看到王老师长时间伏案工作 , 更让我敬佩的是王老师还坚持编写程序 。 王老师已经有这么丰硕的成果了 , 还如此拼搏 , 我也要向王老师学习 , 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 为我国创新实力的增强而奋斗” 。
继往开来 , 砥砺前行
学生们总把王炜当作偶像 , 也作为他们奋斗的目标 。 “高山仰止 , 景行行止” 。 对于学生而言 , 王炜已经成为了大家各方面发展的领军人 。
从1985年留在东南大学任教起 , 王炜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全国创新争先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 。 他连续主持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 创建了东南大学交通规划二级学科 , 并在十年内将其建设成国家重点学科 , 实现了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排名从第五到全国第一的跨越 , 他提出的交通规划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等教学成果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从教35年 , 王炜老师创建了一套理论体系(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平衡理论体系)、研发了一个技术平台(跨部门智能协同的城市交通分析平台“交运之星”)、突破了四项技术瓶颈(网络建设优化、交通科学管控、公交效能提升、系统虚拟仿真) 。 他为推动我国城市交通领域的理论体系创新、工程技术突破、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


推荐阅读